
竊取地位或職位;簒位。 漢 焦贛 《易林·解之萃》:“竊名盜位,居非其家。” 漢 王充 《論衡·語增》:“殺主隆於誅臣,嗣立順於盜位。”《後漢書·伏隆傳》:“猾臣 王莽 ,殺帝盜位。”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稽首頓首》:“ 漢 承 秦 法,羣臣上書皆言‘昧死言’, 王莽 盜位慕古法,去‘昧死’曰‘稽首’。”
“盜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不正當手段竊取地位或職位,常與“篡位”相關聯。以下是詳細解析:
“盜位”指通過非法或非正當途徑獲取本不屬于自己的權力、地位或職位,含有明顯的貶義色彩。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政治領域的權力争奪行為。
多用于描述政治鬥争或職場權力攫取,例如: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來源:、4、5)。
盜位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某人非法、不正當地奪取他人的職位或地位,冒充擔任特定職務的行為。
盜位的部首是皿,筆畫數為10畫。
盜位一詞造字本義是指盜用别人的座位,後引申為奪取别人的職位。在戰國時期,盜位的用法即已出現。
在繁體字中,盜位的寫法為「盜位」。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盜位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1. 他為了得到這份工作,不擇手段盜位。
2. 他的盜位行為敗露後,被迫離開了原本不屬于他的位置。
盜竊、盜賊、盜取、篡位、竊位。
篡奪、奪取、搶奪、據為己有。
遵守、合法、順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