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躺倒。《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那小尼是年紀小的,倒頭便睡,任人擂破了門,也不會醒。”
(2).謂人死。舊俗忌諱“死”字,諱稱死為“倒頭”。《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隻要父親一倒頭,便思量擺佈這庶母、幼弟,佔他家業。”
(3).猶該死。表示厭惡、憤恨或埋怨的情感。 陳登科 《活人塘》四:“唉! 大團子 不做這個倒頭的民兵什麼長不長的,話還好說。”
“倒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動作
指頭部向下或身體躺倒的動作。例如《紅樓夢》中“倒頭便睡”,形容直接躺下入睡的狀态()。
諱稱死亡
舊時因忌諱“死”字,用“倒頭”代指去世。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父親一倒頭,便思量占他家業”,此處即指人死後争奪家産()。
表達負面情感
在口語中可表示厭惡、埋怨或咒罵,類似“該死”。例如陳登科《活人塘》中“不做這個倒頭的民兵”,帶有憤恨情緒()。
文學與日常用語
古白話小說中多用于描述躺卧或死亡避諱,現代口語則偏向負面情感表達,如“這倒頭天氣真煩人”()。
方言特色
在部分方言(如蘇北地區)中,“倒頭飯”指逝者棺前的供飯,進一步印證其與喪葬習俗的關聯()。
需注意語境差異:
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詞義,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