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為人圓滑,兩面讨好。 秦牧 《藝海拾貝·京劇譯名》:“象那些‘刀切豆腐兩面光’……一類的俗諺,--總之,這一切直譯起來外國人不大好懂。”
“刀切豆腐兩面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俗語,其核心意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字面指用刀切豆腐時,切口處兩面都保持光滑。這一現象被引申為比喻為人處世圓滑,善于調和矛盾,使雙方都滿意。例如:
“一人不說兩面話,刀切豆腐兩面光。”
正面意義
在安徽無為等地方語境中,可表示辦事幹脆利落、有能力解決問題,尤其在調解糾紛時能平衡雙方利益。
負面意義
更常見的是帶有貶義色彩,指刻意讨好對立雙方,缺乏原則性。例如杜月笙曾試圖以此策略應對國共兩黨,最終卻“兩邊不讨好”。
多用于評價人際關系處理方式,既可褒揚高情商(如職場協調),也可諷刺投機态度(如政治斡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更多詳細用例可參考秦牧《藝海拾貝》,或民俗研究相關文獻。
《刀切豆腐兩面光》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刀切開的豆腐兩面都很光滑,形容做事幹淨利索,沒有瑕疵。
該成語的拆分部首為:“刀”和“豆”,其中,“刀”的部首為“刂”(刀刃),“豆”的部首為“豆”(豆科植物),共計7個筆畫。
該成語來源于中國的飲食文化,指的是将豆腐切開後,刀切過的表面都非常光滑,而沒有任何毛糙或不平的痕迹。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做事認真細緻,不留下任何瑕疵。
成語“刀切豆腐兩面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刀切豆腐兩面光”。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刀切豆腐兩面光”一般用繁體字或簡化字來進行書寫,寫作“刀切豆腐兩面光”。
例句:
他的工作非常仔細,做事像刀切豆腐兩面光。
組詞:
- 切菜刀
- 豆漿
- 刀口
- 光滑
- 認真
- 利索
近義詞:
- 一絲不苟
- 好好剖析
- 束手無策
反義詞:
- 敷衍塞責
- 草率從事
- 湊合過日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