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盜誇的意思、盜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盜誇的解釋

猶盜魁。指取富貴或名位不以其道者。《老子》:“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王弼 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邪則盜也;誇而不以其道得之,竊位也。故舉非道,以明非道財皆盜誇也。” 魏源 本義:“盜誇《韓非子》作‘盜竽’。案:古韻虞、麻通用,則‘竽’、‘誇’皆協韻。《説文》‘竽’、‘誇’皆虧聲。蓋篆文‘于’作‘虧’,是以形近緻誤。” 高亨 正诂:“‘誇’、‘竽’同聲系,古通用。據 韓 説,盜竽猶今言盜魁也。竽以樂喻,魁以鬥喻,其例正同。”一說,強盜為服飾以誇于人。 河上公 注:“百姓不足而君有餘者,是由劫盜以為服飾,持行誇人,不知身死家破、親戚并隨也。”參見“ 盜竽 ”。


見“ 盜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盜誇”一詞的釋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分層次理解:

一、古典文獻中的核心含義(出自《老子》) 根據《老子》第五十三章記載:“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字面解釋: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富貴、名位的人,即“盜魁”(強盜頭目)。
•深層内涵:批判表面光鮮卻背離道德準則的統治者或上位者,強調其財富地位實為竊取而來(王弼注:“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則皆邪也”)。
•版本差異:部分文獻如《韓非子》寫作“盜竽”,因古音“竽”“誇”相通,可能為傳抄之誤。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使用) 少數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功勞被他人搶先誇贊”,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原意存在混淆,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使用建議

  1. 學術讨論或引用古籍時,應采用《老子》中的原意。
  2. 日常語境若需表達“功勞被搶占”,更推薦使用“鸠占鵲巢”“李代桃僵”等明确成語。

拓展參考:該詞涉及道家對“道”與“非道”的哲學辨析,可結合《道德經》相關章節進一步研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誇》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抄襲别人的贊美,也可以解釋為故意誇大事物的優點或者價值。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盜(表示取走)和誇(表示誇獎)。它的筆畫數分别為11和8。 《盜誇》這個詞最早出自于《莊子·外物》一書,用來形容人們虛僞地誇大事物的價值或者表揚不實。在繁體字中,盜誇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盜誇的字形稍有不同。盜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裡胥」,表示在室内偷竊。誇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誇昙」,表示表揚。 以下是一些與盜誇相關的例句: 1. 他總是盜誇别人的成績,卻從不承認自己的不足。 2. 這篇文章完全是盜誇,沒有一句實話。 其中一些與盜誇相關的組詞包括:誇獎、抄襲、誇大其詞等。 與盜誇意思相近的詞彙有:誇張、吹噓、浮誇等。 與盜誇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實事求是、謙虛、客觀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