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路過。《後漢書·西域傳·于窴國》:“ 元嘉 元年,長史 趙評 在 于窴 病癰死, 評 子迎喪,道經 拘彌 。”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術技名家》:“後復之 杭 ,道經向泊舟處,忽遇先日贈錢之婦。” 清 無名氏 《燼宮遺錄》卷下:“宮人道經 承乾宮 ,戲推石獅子以為笑樂。”
(2).遵行的準則。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惟修六則以立道經,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誠,六曰通。”
(3).道家或道教的經典。《南史·顧歡傳》:“案道經之作,著自 西周 ;佛經之來,始乎 東漢 。”《隋書·經籍志四》:“道經者,雲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氣……所以説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通志>總序》:“道家則有道書,有道經,有科儀,有符籙,有吐納内丹,有爐火外丹。”
"道經"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解讀:
一、道家經典著作的統稱 指以《道德經》為核心的道家典籍體系,主要闡述"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該詞最早見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道家經典,如《老子》《莊子》等"(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0卷)。其中《道德經》包含81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其核心思想對中華文化産生深遠影響。
二、道教宗教典籍的專稱 在道教體系中特指宗教儀式使用的經文典籍。《道藏》作為道教典籍總集,收錄約1500種道經,包含修煉、科儀、戒律等内容。《中華道教大辭典》指出道經可分為"三洞四輔"七大部類,其中《黃庭經》《度人經》等屬于重要修煉經典(來源:《中華道教大辭典》)。這類典籍多采用韻文形式,包含大量隱喻性修煉術語。
三、曆史文獻中的特殊用法 《辭海》補充說明,唐代以前"道經"偶作動詞使用,意為"經過某地",如《水經注·河水》載"道經砥柱"(來源:《辭海》1999年版)。但這種用法在後世文獻中逐漸被"途經"替代,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道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字面含義:路過
指經過某地或某處,常見于古籍中的動詞用法。例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道經拘彌”,《西湖遊覽志馀》描述“道經向泊舟處”。
抽象準則:遵行的規範
漢代荀悅在《申鑒·政體》中提出“修六則以立道經”,包括“中、和、正、公、誠、通”六項基本原則,作為治理國家的道德标準。
經典文獻:道家與道教典籍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和宗教釋義,具體語境需結合原文進一步分析。
安危賓朋滿座草索丹衷電阙彫梁封樹蓋過杆子藁稭官衙鼓唇瞽辭好惡殊方豪賢花費畫鼓藠頭襟抱僦錢舊詩齎助坑人藍色壘障涼森森璘彬六氣遛早碌青履舃交錯蟒衣玉帶明誓末貸谟謀默片聘接愆懸欺冒氣吞湖海七亡榮勢喪娶三推睒忽山紋挻埴少步設令生死不易侍駕室内踏滾木天法鐵腳闆脫襪外部設備香島香毂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