觝觸的意思、觝觸的詳細解釋
觝觸的解釋
1.觸碰;用角頂撞。《淮南子·說山訓》:“熊羆之動以攫搏,兕牛之動以觝觸。” 唐 杜甫 《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飲寒泉逢觝觸。” 宋 蘇轼 《書孟德傳後》:“二小兒戲沙上自若,虎熟視久之,至以首觝觸。” 清 譚嗣同 《熙亭府君家傳》:“其弱子 學聚 ,被鄰舍牛觝觸,腹洞腸流,宛轉遽斃。”
2.沖撞;沖突。《急就篇》卷四:“讒諛争語相觝觸。” 顔師古 注:“有争語者,常相觝距而擊觸也。”
詞語分解
- 觝的解釋 觝 ǐ 同“抵”。 筆畫數:; 部首:角; 筆順編號: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網絡擴展解釋
“觝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含義
“觝觸”同“抵觸”,指用角頂撞或觸犯、沖突。該詞由“觝”(同“抵”)和“觸”組成,均含有碰撞、沖突的意象。例如《淮南子·說山》提到“兕牛之動以觝觸”,描述牛用角頂撞的動作。
-
詞源與用法
- “觝”本義為用角撞擊,後引申為沖突、對立;“觸”原指以角撞物(如《說文解字》中“觸,牴也”),後擴展為接觸、碰撞、引發情感等含義。
- 在古籍中,“觝觸”多用于描述動物或人的沖突行為,也可比喻思想、立場上的矛盾,如“觝排異端”(韓愈《進學解》)。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抵觸、沖突、觸犯、碰撞。
- 反義詞:和諧、協調、順應。
-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觝觸”較少使用,通常以“抵觸”替代,常見于法律、心理等領域,表示對規則的反抗或情感上的矛盾(如“抵觸情緒”)。
總結來看,“觝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強調物理或抽象層面的沖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淮南子》《說文解字》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觝觸(zhǐ c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小心、小心翼翼地碰觸或接觸。觝的部首是手,字形上方的部分表示觸摸或接觸。而觸的部首則是角,表示觸摸或碰撞。這個詞由8個筆畫組成。
《觝觸》一詞源于古代漢語,采用了雙音詞的形式。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保持了類似的字形,隻是多了一筆。觸 is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觝, while 觸 retains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cautious or careful touch.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古代字典中,觝可以寫作'㓾',表示大方或不慎。而觸在古代寫法中可以寫作'觸摸',意思是碰觸或接觸。
以下是關于觝觸的一些例句:
1. 他小心翼翼地觝觸着那件古董。
2. 老師提醒學生,寫字的時候要觸碰紙張時要觝觸輕柔。
與觝觸相關的組詞包括:觸摸、碰觸、接觸、小心翼翼、細細、輕輕。
觝觸的近義詞可以有:敏感地觸碰、輕柔觸摸、謹慎接觸。反義詞可以是糊塗地碰觸、毫不在意的觸碰。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