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的意思、地藏菩薩的詳細解釋
地藏菩薩的解釋
菩薩名。佛經說他受 釋迦 佛囑托,在 彌勒 出生前,自誓渡盡六道衆生,始願成佛。常現身于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唐 李白 《地藏菩薩贊序》:“惟佛知慧大而光生死雪,賴假普慈力,能救無邊苦。獨出曠劫,導開橫流,則 地藏菩薩 為當仁矣。”
詞語分解
- 地藏的解釋 埋葬于地。禮記·禮運:“及其死也,升屋而號……故天望而地藏也。” 鄭玄 注:“地藏,謂葬。”1.地下藏物之處;地窖。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北史·皮景和傳:“又有 陽平 人 鄭子饒 ,詐依佛道設齋會,用米麪不多,供贍甚廣,密從地藏,漸出餅飯。愚人以為神力,見信於 魏 衛 之間。”2.即 地藏菩薩 。 宋 蘇轼 與李端叔書:“辱書并示 伯時 所畫 地藏 。某本無此
- 菩薩的解釋 1 佛家語。梵語 bodhisattva 的音譯,也是菩提薩埵的省略,菩提是覺悟的意思,薩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譯為大道心衆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為神而加以崇拜者2 ∶泛指佛3 ∶泛指某些神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儒林外史4 ∶比喻心腸慈善的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地藏菩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地藏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其名稱與核心精神可結合經典記載、修行願力及文化影響綜合解釋如下:
一、名稱由來
“地藏”源于梵語Ksitigarbha,意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這一名稱體現其兩大特質:
- 如大地般的承載:象征其能包容衆生苦難,提供安穩依靠;
- 如寶藏般的智慧:代表深奧的佛法修證與救度衆生的善巧方法。
二、誓願與職責
地藏菩薩以“大願”著稱,核心誓言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具體表現為:
- 救度六道衆生: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至彌勒佛成道前的“無佛時代”,承擔普渡衆生的重任;
- 側重地獄衆生:因其曾多次救度堕入地獄的母親及罪苦者,尤以悲憫地獄道為核心。
三、身世與修行
佛經典籍記載了地藏菩薩多世修行的事迹:
- 前世本緣:包括婆羅門女救母、光目女度亡母等,均體現“孝道”與救贖精神;
- 化身傳說:唐代新羅王子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圓寂後肉身不腐,被尊為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成為其道場。
四、形象與象征
地藏菩薩常見形象為:
- 手持錫杖:象征破除地獄之門、救拔衆生;
- 托舉寶珠:代表智慧光明照亮三界苦難。
五、文化影響
- 佛教地位:與觀音(大悲)、文殊(大智)、普賢(大行)并稱漢傳佛教四大菩薩;
- 民間信仰:被視為消災延壽、超度亡魂的依托,農曆七月“地藏月”相關法會盛行。
地藏菩薩融合了“大孝”與“大願”的精神内核,既是佛教修行者的榜樣,也深刻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宗教文化與倫理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藏菩薩(Dìzàng Púsà)一詞在佛教中指的是一個擁有衆多異名的菩薩。下面是一些關于地藏菩薩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地(dì):地是一個由一點和丏組成的字,總共有五畫。
- 藏(zàng): 藏字由隸字和十六畫組成。
來源:
地藏菩薩在佛教經典《大乘華嚴經》中被提及。在這部經典中,地藏菩薩被描繪為一個擁有強大慈悲心的菩薩,他承諾救度衆生,特别是在冥界中的衆生。
繁體:
地藏菩薩(Dìzàng Púsà)是地藏菩薩一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地藏菩薩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寫法。
例句:
- 地藏菩薩是衆生的救度者。
- 我虔誠地向地藏菩薩祈願。
組詞:
- 地宮(dì gōng):地下的建築物。
- 藏書樓(zàng shū lóu): 存放書籍的樓房。
近義詞:
- 觀音菩薩(Guānyīn Púsà):另一個擁有廣泛崇拜的菩薩。
反義詞:
- 魔王(mó wáng):與地藏菩薩對立的惡勢力。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地藏菩薩!如需進一步了解,請咨詢佛教經典或者向佛教寺廟尋求指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