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藏菩薩的意思、地藏菩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藏菩薩的解釋

菩薩名。佛經說他受 釋迦 佛囑托,在 彌勒 出生前,自誓渡盡六道衆生,始願成佛。常現身于地獄之中以救苦難。 唐  李白 《地藏菩薩贊序》:“惟佛知慧大而光生死雪,賴假普慈力,能救無邊苦。獨出曠劫,導開橫流,則 地藏菩薩 為當仁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地藏菩薩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地藏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其名稱與核心精神可結合經典記載、修行願力及文化影響綜合解釋如下:

一、名稱由來

“地藏”源于梵語Ksitigarbha,意為“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這一名稱體現其兩大特質:

  1. 如大地般的承載:象征其能包容衆生苦難,提供安穩依靠;
  2. 如寶藏般的智慧:代表深奧的佛法修證與救度衆生的善巧方法。

二、誓願與職責

地藏菩薩以“大願”著稱,核心誓言為“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具體表現為:

  1. 救度六道衆生:在釋迦牟尼佛滅度後至彌勒佛成道前的“無佛時代”,承擔普渡衆生的重任;
  2. 側重地獄衆生:因其曾多次救度堕入地獄的母親及罪苦者,尤以悲憫地獄道為核心。

三、身世與修行

佛經典籍記載了地藏菩薩多世修行的事迹:

  1. 前世本緣:包括婆羅門女救母、光目女度亡母等,均體現“孝道”與救贖精神;
  2. 化身傳說:唐代新羅王子金喬覺在九華山苦修,圓寂後肉身不腐,被尊為地藏菩薩化身,九華山由此成為其道場。

四、形象與象征

地藏菩薩常見形象為:


五、文化影響

  1. 佛教地位:與觀音(大悲)、文殊(大智)、普賢(大行)并稱漢傳佛教四大菩薩;
  2. 民間信仰:被視為消災延壽、超度亡魂的依托,農曆七月“地藏月”相關法會盛行。

地藏菩薩融合了“大孝”與“大願”的精神内核,既是佛教修行者的榜樣,也深刻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宗教文化與倫理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藏菩薩(Dìzàng Púsà)一詞在佛教中指的是一個擁有衆多異名的菩薩。下面是一些關于地藏菩薩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地(dì):地是一個由一點和丏組成的字,總共有五畫。 - 藏(zàng): 藏字由隸字和十六畫組成。 來源: 地藏菩薩在佛教經典《大乘華嚴經》中被提及。在這部經典中,地藏菩薩被描繪為一個擁有強大慈悲心的菩薩,他承諾救度衆生,特别是在冥界中的衆生。 繁體: 地藏菩薩(Dìzàng Púsà)是地藏菩薩一詞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地藏菩薩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基本上保持相同的寫法。 例句: - 地藏菩薩是衆生的救度者。 - 我虔誠地向地藏菩薩祈願。 組詞: - 地宮(dì gōng):地下的建築物。 - 藏書樓(zàng shū lóu): 存放書籍的樓房。 近義詞: - 觀音菩薩(Guānyīn Púsà):另一個擁有廣泛崇拜的菩薩。 反義詞: - 魔王(mó wáng):與地藏菩薩對立的惡勢力。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地藏菩薩!如需進一步了解,請咨詢佛教經典或者向佛教寺廟尋求指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