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身的意思、調身的詳細解釋
調身的解釋
調節身體肌肉經絡。《摩诃止觀》卷四下:“初入定時,調身令不寬不急。”
轉身。 馬烽 西戎 《呂梁英雄傳》第六回:“洋狗從前面撲, 武老漢 在前擋,洋狗調身從後面撲過來, 武老漢 又慌忙轉身在後面打。”
詞語分解
- 調的解釋 調 (調) à 安排處置:調令。調用。調度(?)。調動。調任。調防。調兵遣将。 訪查了解:調查。調研。 音樂上高低長短配合和諧好聽的一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調子。調號。調式。腔調。曲調。大調。小調。南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網絡擴展解釋
“調身”是氣功、健身修煉中的重要術語,指通過調整身體姿勢、動作或形态,使身心達到協調統一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
-
定義
調身即“調整身形”,既包括外在姿勢的規範(如坐、站、卧、行等),也涉及内在筋、骨、膜、肉等深層組織的調整,最終促進氣血運行和精神安定。
-
來源與重要性
源自佛教天台宗靜功術語,後成為氣功“三調”(調身、調息、調心)的基礎環節。古人雲:“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守”,強調身形是調息與調心的前提。
二、調身的具體内容
-
調整層次
- 表層:規範肢體動作,如站樁時“立身中正”,行拳時柔化僵硬。
- 深層:通過持續練習,使細胞層面發生變化,達到“形神俱妙”的境界。
-
常用姿勢
- 四類基礎:坐式、站樁、卧式、行功(行走姿勢),其中坐、站、卧應用最廣。
- 特殊形态:如金字塔式(52度角)可增強能量聚集。
三、作用與要求
-
核心作用
- 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改善高血壓、神經衰弱等健康問題。
- 通過“動中求靜”幫助入定,增強精神對形體的控制力。
-
基本要求
需做到“形正體松”,即姿勢端正而肌肉放松。若身形歪斜或僵硬,會導緻氣機紊亂、意念渙散。
四、延伸含義
在日常語境中,“調身”也可比喻調整行為态度以適應環境(如“面對新工作及時調身”),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調身的具體姿勢或健康功效,可參考氣功導引或健身氣功教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調身 這個詞的意思是:改變姿勢或位置。調身的拆分部首是車和身,筆畫為6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繁體字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在現代使用的簡體字中,調身的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長時間坐着工作後幾次調身緩解疲勞。”
與調身相關的組詞有:調姿、調整、調動等。
近義詞包括:改變姿勢、調節體态、移動身體等。
而反義詞則可能是固定姿勢、保持不動等。
希望這些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