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雕牆 ”。
亦作“ 雕墻 ”。1.飾以浮雕、彩繪的牆壁;華美的牆壁。《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牆。”一本作“彫牆”。 宋 蘇轼 《超然台記》:“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朱6*德龍 《我所思》詩之三:“我欲從之膠與漆,雕牆遙睇空踟蹰。”
(2).指雕飾牆壁。 漢 王符 《潛夫論·浮侈》:“ 晉靈 厚賦以雕牆,《春秋》以為非君。”
(3).指《書·五子之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通變》:“ 夏 歌‘雕墻’,縟於 虞 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雕牆漢語 快速查詢。
“雕牆”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經過雕刻裝飾的牆壁。以下從詞典釋義、文獻出處、文化内涵及現代應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基本釋義
“雕”指雕刻、彩繪;“牆”即牆壁。“雕牆”指表面雕刻花紋圖案或施以彩繪的牆壁,多用于形容古代宮殿、廟宇或富貴人家的建築裝飾。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引申含義
在文獻中常象征奢侈華美,暗含對統治者窮奢極欲的批判。如《左傳·宣公二年》以“厚斂以雕牆”諷刺晉靈公的暴政。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2年。
《尚書·五子之歌》
“甘酒嗜音,峻宇雕牆。”
此處“雕牆”與宏偉宮室并列,揭示夏桀因奢靡亡國的教訓,成為後世警示統治者的典故。
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左傳·宣公二年》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
直接以“雕牆”作為濫用民力的典型例證,強化其貶義色彩。
來源:《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2009年。
等級制度的體現
先秦時期,“雕牆”是諸侯、貴族專屬的建築規制。《禮記》規定“大夫不雕牆”,違者屬僭越禮制。
來源:《禮記·禮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批判性文學意象
自《尚書》《左傳》後,“雕牆”成為詩詞中諷喻奢華的固定意象。如白居易《秦中吟》:“峻宇雕牆豈足貴,驕奢終陷不測災。”
來源:《全唐詩》卷四百二十五,中華書局,1960年。
古建築術語
在建築史學中,“雕牆”指代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磚雕、石雕牆面工藝,如故宮甯壽宮九龍壁、徽派建築門樓磚雕等。
來源:《中國建築史》,梁思成著,三聯書店,2011年。
成語衍生
“峻宇雕牆”作為固定成語,收錄于《漢語成語大詞典》,喻指奢華建築。
來源:《漢語成語大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
權威參考文獻鍊接:
“雕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古籍和權威資料的解釋:
字面含義
指用雕刻、彩繪等工藝裝飾的牆壁,即華美的牆壁。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這裡指晉靈公奢侈,加重賦稅來裝飾宮牆。
這一含義在《書·五子之歌》中也有體現:“甘酒嗜音,峻宇雕牆”,形容宮室奢華。
引申含義
“雕牆”本義為裝飾華麗的牆壁,多見于曆史文獻,後衍生出批判奢侈、象征浮華等引申義。需注意不同文獻中的具體語境差異。
傍說背過氣備史鬓發不介策簡車身持遲重溫眈眈颠沉椟槥飛蛾赴燭甘味高步通衢高顧拱形公有制鼓隸衮衣繡裳過中花冢誨接呼偈狐鳴篝火建同澗沚驕矜今雨新知鋸屑開奠口出狂言浪波羸骸鹿帻麥钐免驗腦幕内三郎拗轉盤踞洽通欺淩青臯青绮上不正,下參差賞邑失記水味疏杼索倫彈簧秤談年套中人騰輝鐵撥托事翔舞象筯猲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