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吊愍的意思、吊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吊愍的解釋

撫慰憐惜。《詩·大雅·常武》“不留不處” 唐 孔穎達 疏:“由弔愍其民,故不久留處而擾亂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吊愍"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吊"和"愍"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側重于表達對他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哀悼與憐憫。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二、字義分解

  1. 源自甲骨文,象形為"人持弓"(一說為"缢"形),後演變為"悼念死者"之意。《說文解字》:"問終也",即慰問喪家。引申為對一切不幸的悲憫,如"形影相吊"(形容孤獨無依)。

  2. 《說文解字》:"痛也",指内心傷痛。古籍中多表深切同情,如《九章·惜誦》:"惜誦以緻愍兮",王逸注:"愍,憂也"。與"憫"互通,如《孟子·公孫丑上》:"憫其憔悴"。

三、古籍用例

四、現代使用與權威參考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見于研究古籍或曆史文本。其含義可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吊愍"為:"哀憐撫恤",并引《三國志》為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5450-6)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愍"字條下注明通"憫",釋義包含"哀憐、憂傷";"吊"字條釋"慰問喪家或受難者"。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95-3)

說明:因"吊愍"屬生僻古語,暫未找到可公開訪問的權威線上詞典鍊接。建議查閱上述紙質辭書或專業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獲取原始文獻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吊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吊愍”讀作diào mǐn,意為撫慰憐惜,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同情與關懷。該詞由“吊”(慰問)和“愍”(憐憫)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安撫行為傳遞憐憫之情。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常武》的注解。唐代孔穎達在疏解“不留不處”一句時提到:“由吊愍其民,故不久留處而擾亂之。” 此處指周宣王因體恤百姓,不長期駐軍擾民,體現了“吊愍”在政治治理中的運用。

三、用法與語境
“吊愍”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古籍或對曆史事件的評述中,表示上位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或對受難者的哀悼與安撫。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其構成字“吊”“愍”理解詞義。

四、注意點
部分網絡資料(如)混入了無關内容(如軸承型號),需結合權威來源甄别。建議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鞍銜巴答悖畔備預本行璧流逋城錢谄渎腸子船塢大蔔道班導仗東家豆瓣醬對流層乏味飛書鳳距光晷關鍵字瑰儒好心辦壞事黃冕畫省郎诘明擊楫掘柘枝澇災連住子犂壁纚纚懔然流标六大綠林起義烹鶴片接寸附蜣蜋竅牖七彩绮筵商品流通删削沈竈産鼃失歡思負髿髿踏布貪躁天祥脫離脫水亡家犬望絕無辭吳派相亂相宗瑕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