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吊喪的禮制。《禮記·雜記下》:“婦人非三年之喪,不踰封而弔。如三年之喪,則君夫人歸。夫人其歸也,以諸侯之弔禮。”《左傳·文公九年》“ 秦 人歸 僖公 、 成風 之襚,禮也” 唐 孔穎達 疏:“﹝ 秦 康公 ﹞追贈 僖公 ,并及 成風 ,假弔禮而行,故曰禮也。”
(2).古時兇禮之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荒禮哀兇劄,以弔禮哀禍烖。”
“吊禮”是中國古代禮儀制度中的特定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與吊唁相關的儀式規範,常見于喪事場合。例如:
屬于周代“五禮”中兇禮的組成部分,用于哀悼國家災禍。據《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吊禮與荒禮(應對饑荒、瘟疫)并列,專門針對水火災害、戰争等重大災難。
吊禮的實施對象不限于個人喪事,還涉及國家層面的災異事件,體現了古代“禮”對社會秩序和倫理關系的規範作用。其具體形式包括服飾、言辭、贈物等細節,如《禮記》中多次提及不同身份者吊唁時的行為準則。
“吊禮”是指對逝者進行祭奠或悼念的儀式、行為或活動。這通常表示對死者的尊重和緬懷,傳達對逝者及其家屬的慰問和哀思。
漢字“吊禮”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
“吊禮”一詞源自中國傳統文化和宗教思想。在台灣、香港等地,普遍采用繁體字“弔禮”來表示。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1. 我們參加了他的吊禮,為他默哀。
2. 在吊禮上,人們默哀悼念逝者。
祭吊、吊祭、吊唁、吊喪、吊慰等。
緬懷、悼念、哀悼。
慶祝、慶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