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彫弓的意思、彫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彫弓的解釋

雕繪文采的弓。禮制,天子所用。《荀子·大略》:“天子彫弓,調侯彤弓,大夫黑弓,禮也。” 楊倞 注:“彫,謂雕畫為文飾。”《文選·張衡<東京賦>》:“天子乃撫玉輅,時乘六龍,發鲸魚鏗華鐘……決拾既次,彫弓斯彀。” 薛綜 注:“彫弓,謂有刻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彫弓,漢語詞彙,通“雕弓”,指刻畫有紋飾的弓,是古代禮儀或征戰中使用的重要器物。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解析

  1. 彫(雕)

    《說文解字》釋“彫”為“琢文也”,本義指雕刻紋飾。引申為彩繪、裝飾之意,如《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彫也”。

  2. 古代射箭兵器,《釋名·釋兵》載:“弓,穹也,張之穹隆然也。”其形制彎曲,以竹木為胎,筋角加固。

    彫弓即指經過雕镂、彩繪裝飾的弓,彰顯使用者身份。


二、文化内涵與典籍例證

  1. 禮制象征

    周代禮制中,彫弓為貴族專屬。《周禮·考工記》載“弓人為弓”,詳述制弓六材(幹、角、筋、膠、絲、漆),貴族弓常飾以朱漆、金紋。

  2. 文學意象
    • 《孟子·告子下》:“彫弓千張”,形容武力強盛。
    • 曹植《白馬篇》:“白馬飾金羁,連翩西北馳……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暗喻彫弓之精良。
  3. 實戰與禮儀功能

    漢代典籍《鹽鐵論》稱“良弓彫琢”,表明彫弓兼具實戰性與禮儀性,紋飾可體現部落圖騰或等級标識。


三、考古與實物佐證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商代骨雕弓弭(弓兩端裝飾),刻有獸面紋;戰國曾侯乙墓漆弓殘件繪紅黑幾何紋,印證典籍“畫弓為彫”的記載。此類實物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佐證彫弓的工藝高度。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劉熙《釋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3.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4. 蕭統《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5. 桓寬《鹽鐵論》,中華書局,1992年。
  6.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2005年。

網絡擴展解釋

“彫弓”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雕刻紋飾、帶有文采的弓,象征精美與尊貴。字形上,“彫”與“雕”通假,均表示刻畫的工藝(見、)。

二、禮制與使用場合
根據《荀子·大略》記載,彫弓為天子專屬禮器,諸侯用彤弓,大夫用黑弓,體現等級制度。在儀式或狩獵中,彫弓既是武器,也是身份象征,如《東京賦》描述天子出行時“彫弓斯彀”,突顯威儀(、)。

三、文學與曆史引用

  1. 司馬相如《子虛賦》以“烏號之雕弓”形容貴族狩獵裝備。
  2. 蘇轼《江城子》名句“會挽雕弓如滿月”,借彫弓的張力表達豪情壯志。

四、字形演變與通假
“彫”本義為刻畫紋飾,後與“雕”混用,但古籍中多保留“彫”字寫法,強調工藝屬性(、)。

五、曆史演變
漢代起,彫弓逐漸從實用武器轉為禮儀符號,清代《聊齋志異》仍沿用此詞,但實際制作工藝已衰落(、)。

彫弓是兼具藝術性與禮制功能的古代器物,其文化意義遠超實用價值,常見于文獻中對權力、美學的雙重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牓額保弼辮繩蔔郊慚恧躔度場私楚壸春風面聰睿單幅門典肆抵樁冬泳斷肉堆房頓锉多大飯桌分我杯羹腐氣珖琅祼薦黑犀揮沐吐餐火箭炮極才擊鼓鳴金即即技能舉音開鑼考勤簿礦硐揆景略有龍羹亂視輪菌呂蒙幎目明明尿鼈龐鴻平府氣格饒飽賞邑省閣雙勝思覃貪相同案分離銅竹投标兀底婺女吳人西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