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纸节的意思、点纸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纸节的解释

犹点纸。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三折:“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他前推后拥强牵拽……屈杀了一个英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点纸节”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一、法律文书术语(主要含义) 根据权威词典,该词源于元代关汉卿杂剧《哭存孝》,指在文件上按指印签押的行为。例如剧中台词:“又不曾取罪名,又不曾点纸节,可是他前推后拥强牵拽……屈杀了一个英杰。”此处“点纸节”特指通过按指印完成法律文书的认证流程。

二、民间习俗活动(较少见) 部分网络资料提到其作为华北地区的传统节日,指在特定日期(如农历七月十五、正月初五)焚烧纸张祭祀祖先或祈福的习俗。但该说法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与“中元节”“寒衣节”等烧纸习俗混淆。

建议: 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若涉及民俗研究,需进一步考证第二种说法的真实性。

网络扩展解释二

点纸节(diǎn zhǐ jié)这个词是指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习俗活动,也称为点纸仪式。点纸节是指在特定的节日或者重要的仪式活动中,人们会点燃纸张,向神灵祈福,表达敬意或者祈求好运。点纸节主要是通过火焰燃烧纸张,将人们的祝福和祈愿送上天空。 拆分部首和笔画:点(dian)由“立”(li)和“卜”(bo)两个部首组成;纸(zhi)由“糸”(mi)和“氏”(shi)两个部首组成;节(jie)由“艹”(cao)和“吉”(ji)两个部首组成。 来源:点纸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是人们对神灵的一种敬畏和信仰的表达。在中国传统宗教和文化中,纸张被视为连接人间和神灵世界的媒介,通过点燃纸张,人们将对神灵的祈愿和供奉发送到天空。 繁体:點紙節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中,“点”字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字形更加简洁;“纸”字的写法与现在相似,但笔画可能会略有区别;“节”字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 例句:我在点纸节上向神灵祈福。 组词:纸张、点燃、祭祀、宗教、信仰 近义词:点灯、放火 反义词:灭火、扑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