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摯的意思、奠摯的詳細解釋
奠摯的解釋
古人相見,位卑者置放摯禮于地,稱“奠摯”。《儀禮·士相見禮》:“賓入,奠摯再拜,主人答壹拜。” 鄭玄 注:“奠摯,奠卑異,不親授也。”《禮記·冠儀》:“玄冠玄端奠摯於君,遂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以成人之見也。” 孫希旦 集解:“奠摯,謂奠置於地而不敢授,臣見於君之禮也。”
詞語分解
- 奠的解釋 奠 à 向死者供獻祭品緻敬:祭奠。奠酒。 穩固地安置:奠都(?)。奠基。奠定(使穩固安定,如“奠奠基礎”)。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 摯的解釋 摯 (摯) ì 親密,誠懇:摯友。摯切。摯誠。摯愛。真摯。 攫取:狼摯虎攫。 古同“贽”,贽見。 古同“鸷”,兇猛。 筆畫數:; 部首:手;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奠摯”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行為,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古人相見時,地位較低的一方将見面禮(即“摯”)放置于地而不親手遞送的禮節。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等級制度下的尊卑差異( )。
二、文獻依據
- 《儀禮·士相見禮》記載:“賓入,奠摯再拜,主人答壹拜。”鄭玄注:“奠摯,奠卑異,不親授也。”說明賓客需放置禮物并行禮,主人僅回一禮,體現地位差異。
- 《禮記·冠儀》提到“奠摯於君”,孫希旦集解稱這是臣子拜見君王的禮儀,強調“不敢授”的謙卑态度()。
三、具體應用
- 適用場景:常見于士大夫階層拜見君主、鄉紳或尊長時,如《周禮》中規定不同身份者使用不同摯禮(如士用雉,庶人用鵝)。
- 禮儀目的:通過置禮于地的動作,既表達敬意,又明确身份等級,避免直接接觸的僭越()。
四、注意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4)将其解釋為“真誠深厚的感情”,實為混淆了“奠摯”與“真摯”的語義。該詞本義僅指向古代禮儀動作,并無情感引申義,需結合文獻語境理解( )。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奠摯(diàn zhì)這個詞的意思是:莊重、真誠而深切的表達敬意或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奠(diàn):拆分為千(qiān)旁和垂(chuí)旁,總共6畫。
摯(zhì):拆分為手(shǒu)旁和旨(zhǐ)旁,總共10畫。
來源:
奠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時候,人們在表示敬意或情感時,常常使用奠摯來表達。這個詞的使用頻率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但至今仍有人在某些儀式場合或文學作品中使用。
繁體:
奠摯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奠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奠摯的寫法略有不同。奠字的上部分是「丏」,下部分是「口」,而摯字的上部分是「手」,下部分是「旨」。
例句:
1. 他發表了一份奠摯的感謝信,表達了對所有支持者的深深感激之情。
2. 這首詩以奠摯的情感寫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組詞:
奠念、奠禮、奠儀、奠瓦、奠基、奠定等。
近義詞:
真摯、誠摯、深情、衷心。
反義詞:
虛僞、假意、冷漠、麻木。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