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正的意思、點正的詳細解釋
點正的解釋
指點斧正。《南史·任昉傳》:“﹝ 王儉 ﹞乃出自作文,令 昉 點正, 昉 因定數字。 儉 拊幾歎曰:‘後世誰知子定吾文!’其見知如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道人試使彈,點正疎節,曰:‘此塵間已無對矣。’”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點) ǎ 細小的痕迹或物體:點滴。斑點。點子(a.液體的小滴,如“水點點”;b.小的痕迹,如“油點點”;c.打擊樂器演奏時的節拍,如“鼓點點”;d.主意,辦法,如“請大家出點點”;e.最能說明問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點正”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含義
“點正”指“指點斧正”,即對他人作品或行為進行指正、修正錯誤。該詞多用于文辭修改或技藝指導場景,強調以權威或專業視角提出改進建議。
2.出處與典故
- 曆史文獻:最早見于《南史·任昉傳》,記載南朝王儉請任昉修改文章,任昉“點正”數字後,王儉感歎“後世誰知子定吾文!”(意為後世誰能看出是你修改了我的文章!)。
- 文學引用: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宦娘》中描述道人對琴藝的指點,稱“點正疎節”(修正琴曲的疏漏)。
3.用法與場景
- 古代用法:多用于文人之間請求或實施文章、技藝的修正,如“令昉點正”“點正疎節”。
- 現代延伸:可泛指向他人提出改進建議,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學術或藝術領域。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斧正、指正、修正
- 關聯表達:“請予點正”類似現代“請批評指正”。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擴展為“指出并糾正錯誤”,但核心仍圍繞權威性指導。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日常批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南史》或《聊齋志異》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