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邸吏的意思、邸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邸吏的解释

古代地方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新唐书·李德裕传》:“后除浮屠法,僧亡命多趣 幽州 , 德裕 召邸吏戒曰:‘为我谢 张仲武 , 刘从諫 招纳亡命,今视之何益?’ 仲武 惧,以刀授 居庸关 吏曰:‘僧敢入者斩!’”《宋史·刘奉世传》:“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而邸吏輒先期报下,或矫为家书,以入邮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邸吏”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机构派驻在京城的办事官吏,主要职责为传递地方与中央之间的信息,并协调相关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邸吏指地方州郡在京城设立的办事机构(如进奏院)中的官吏,属于地方行政体系与中央沟通的纽带。其名称中的“邸”指地方驻京的官邸或办事处,“吏”即低级公务人员。

  2. 主要职责

    • 信息传递:负责将地方文书递交给中央机构(如枢密院),并将朝廷动态传回地方。例如《宋史》记载,邸吏需定期将地方“报状”上报,但存在提前泄露信息或伪造家书的情况。
    • 协调事务:协助处理地方与中央的行政对接,如唐代李德裕曾通过邸吏向幽州将领传达政令。
  3. 历史实例
    唐代会昌年间,宰相李德裕通过邸吏向幽州将领张仲武施压,要求禁止逃亡僧人入境,反映了邸吏在政令执行中的桥梁作用。

  4. 补充说明
    邸吏多为无品级或低品级官员,虽地位不高,但因掌握信息渠道,实际影响力较大。其职能类似后世的地方驻京办人员,但更侧重公文传递而非行政协调。

以上信息综合了《新唐书》《宋史》等史料记载,具体制度细节可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历史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邸吏(dǐ lì)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汇,其意思是“邸宅中的官吏”。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阝”,表示土地,右边是“吏”,表示官吏。它的总共有11个笔画,以“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 邸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那个时候人们通常根据职责和地位来称呼官员。邸吏是邸宅中的官吏,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共事务。邸吏可以说是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维持社会秩序、解决争议和保障人民福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邸吏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邸吏”。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存在着很多变化,但邸吏的写法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邸吏作为一个常用词汇,它的形状和意义没有太大的变动。 以下是邸吏的例句: 1. 邸吏在邸宅中维护社会秩序。 2. 这位邸吏为人民解决了许多争议。 3. 邸吏负责管理邸宅的日常事务。 组词:邸吏长、侍邸吏、邸吏学、邸吏队伍等。 近义词:官吏、官员、官僚等。 反义词:百姓、平民、民众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