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禘郊的意思、禘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禘郊的解釋

天子祭祀始祖和天神的大典。《國語·魯語下》:“﹝天子﹞日入監九禦,使潔奉禘郊之粢盛。”《周禮·天官·内宰》“上春。詔王後帥六宮之人而生穜稑之種,而獻于王” 漢 鄭玄 注:“且以佐王耕事供禘郊也。” 賈公彥 疏:“禘謂祭廟,郊謂祀天,舉尊言之。其實山川社稷等皆用之也。”《舊唐書·儒學傳下·祝欽明》:“禘郊之事,天子親射其牲,王後親舂其粢。”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解故下》:“禘者,大祭也。《春秋外傳》數以禘郊并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禘郊是古代中國帝王祭祀天地與祖先的最高等級禮儀合稱,由“禘”與“郊”兩類核心祭典組成,體現了“敬天法祖”的傳統政治倫理與宗教觀念。以下從詞義、禮儀内涵及曆史依據三方面詳釋:


一、詞義構成與典籍依據

  1. 禘(dì)

    指天子祭祀始祖或宗廟的大祭。《禮記·大傳》載:“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 鄭玄注《周禮·春官·大宗伯》明确“禘”為“大祭”,其對象為追尊的始祖(如周人祀後稷),儀式在宗廟舉行,象征王權血統的合法性。

  2. 指帝王于都城近郊築壇祭天。《禮記·祭義》雲:“郊之祭也,大報天而主日也。” 按《周禮》,冬至日祭天于南郊圜丘,夏至日祭地于北郊方澤,合稱“郊祀”,旨在溝通天命、祈求國祚。

  3. 合稱“禘郊”

    二字連用始見于漢代文獻,如班固《白虎通義·郊祀》:“禘郊祖宗,祭祀之至也。” 代指帝王對天、地、祖先的系統性祭祀,是政權神聖性的核心儀式。


二、禮儀特征與政治象征

  1. 等級森嚴

    禘郊為天子專屬特權,《禮記·王制》強調“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違制即屬僭越。其儀節複雜,需占卜擇日、備犧牲玉帛、奏雅樂舞,由太常等職官主導(見《漢書·百官公卿表》。

  2. “天人合一”的實踐

    郊祭以“天”為至高神,禘祭以“祖”為血緣本源,二者結合形成“天命—血統”的雙重合法性結構。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稱:“郊重于宗廟,天尊于人也。” 反映了祭祀體系中的哲學邏輯。

  3. 配享制度

    郊祭時常以始祖配享天帝,如周人以後稷配天;禘祭則追祀傳說中的感生帝(如商契配黑帝)。《毛詩正義》釋《詩經·周頌·思文》即載此制。


三、曆史演變與學術考辨


權威參考文獻:

  1. 《禮記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2. 《周禮注疏》(同上)
  3. 班固《白虎通義》,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檢索“郊祀”)
  4.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董仲舒《春秋繁露》,國學大師網電子版
  6.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
  7. 孫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版
  8.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9.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集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釋“禘自既灌”)

網絡擴展解釋

“禘郊”是古代中國禮儀制度中的重要祭祀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指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始祖廟中舉行的盛大祭祖儀式。根據祭祀對象不同分為三類:

    • 大禘:祭天典禮(郊祭);
    • 殷禘:宗廟五年一次的大祭;
    • 時禘:夏季進行的宗廟四時祭之一。
      另有“禘者,谛也”之說,強調對祖先功德的細緻考察(《說苑》)。

  2. 原指國都外的區域(如近郊、遠郊),後特指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的禮儀場所。

二、複合詞“禘郊”的涵義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國語》等典籍原文或權威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暴蔑靶台兵車之會不敵仇仇處分绌遣定級釘鞵東西南北客棟朽榱崩鬥兵獨角戲頓捽惡木發條風涼話負馱更人館長鬼黠哄導紅弦歡呼歡忻隳名或許駕犂讦谏藉色九丹楫棹铠扞聯綿字龍猛筆冒兒咕咚樸牛乞米帖輕工業七槃三蒼沈懿使低嘴詩禮石枕霜辰歲遺泝流攤位挑闼望參椀茗違兵侮慢無名孽火誤事暇遑消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