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抵法的意思、抵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抵法的解釋

(1).猶伏法。 唐 南卓 《羯鼓錄》:“此人大逆戕忍,不日間兼即抵法。” 宋 江少虞 《宋朝事實類苑·神異幽怪·開墓二》:“未幾果敗,抵法。” 明 焦竑 《玉堂叢語·獻替》:“上幸 九龍池 ,有民婦號而訴其令者,上震恐,欲逮令抵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緻婦投繯,惡少亦抵法。”

(2).犯法。《舊五代史·晉書·白奉進傳》:“軍士抵法,寧有彼我,今僕以咎自陳,而公怒不息,莫是與 範延光 同反耶!”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吾知從民便,抵法非所辭。” 清 侯方域 《湯禦史傳》:“有族人抵法者,賂以田求為解之,不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抵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伏法

指因犯罪而依法接受刑罰或被處決。這一用法在古籍中較為常見,例如:

二、犯法

指觸犯法律的行為。例如:


補充說明

  1. 詞源結構
    “抵”有“觸犯”“到達”之意(如“抵觸”“抵命”),“法”指法律,組合後引申為法律層面的觸犯或承擔後果。

  2.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如會計術語“備抵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舊五代史》《玉堂叢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法一詞的意思是指違反法律法規或法律程式的行為。下面将對抵法一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簡要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抵法的拆分部首為扌和法,認為扌是手的偏旁部首,法是由“水”和“八”兩個部首組成。抵的筆畫數為9畫,法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抵法一詞來源于漢語中的法律概念,指違反法律的行為。 繁體: 《抵法》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抵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抵法一詞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他因為抵法而被判刑。 2. 警察将對抵法者采取適當的法律措施。 3.無論如何,違背道德和抵法都是不可取的。 組詞: 抵法一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抵法者:指違反法律的人。 2. 抵法行為:指違反法律的行動。 3. 抵法罪:指犯罪行為,也可以稱為違法行為。 近義詞: 與抵法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 1. 違法: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2. 犯法:指犯罪行為,違背法律。 反義詞: 與抵法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守法”,意為遵守法律。 希望以上簡要介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