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牒辟的意思、牒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牒辟的解釋

以文書征聘。 唐 任華 《送姜司戶赴宣州序》:“益令 姜生 有懷 吳會 ,況還家有循陔之慶,移府有牒辟之命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牒辟(dié pì)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專指通過官方文書征召人才的行為。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一為“牒”,即公文、文書;二為“辟”,意為征召、辟舉。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僚體系中的選官制度,尤指地方或中央機構以正式文書形式選拔、任用賢能之士的行為。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牒”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劄也”,即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後引申為官方文書;“辟”在《廣雅》中作“召也”,特指官府選拔人才。二字合稱,首見于《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州郡長官“歲舉孝廉,牒辟屬吏”,體現漢代察舉制的實施細節。

在制度實踐中,“牒辟”多用于兩種場景:一是中央機構向地方發牒征召特殊人才,如《晉書·職官志》載“凡有殊才異行者,皆得牒辟”;二是地方官員向中央舉薦僚屬,需通過正式牒文呈報備案。該制度盛行于漢魏時期,至隋唐科舉制興起後漸衰。唐代杜佑《通典·選舉典》記載,牒辟文書需包含被舉者“德行、學識、政績”三方面評語,體現古代人才選拔的規範化特征。

從語言學發展看,“牒辟”一詞至宋代已罕見于官方文書,但在明清方志中仍作為曆史術語沿用。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牒辟之制,實為後世铨選之濫觞”,揭示該詞在中國官僚制度史中的特殊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牒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dié pì,其核心含義為“以文書征聘”,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析

2.文獻例證

唐代任華《送姜司戶赴宣州序》中曾使用該詞:“益令姜生有懷吳會,況還家有循陔之慶,移府有牒辟之命哉!”,說明“牒辟”在唐代已作為固定表達,指代官方征聘流程。

3.擴展說明

4.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文獻中的用例(如任華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駒過郄卑素城壘赤賜雠人相見,分外眼明傳檄而定楮衲雌霓倒栽電視劇掉搶定奪獨具慧眼鹗薦二婚親訛心販夫樊絷敷弘虙戲海涯天角孩稚寒臘懷道黃湯煥麗回舻回旆降符節禮及齡霁止峻格龛像陵忽俪語龍門筆法鸬鹚句當倫族貿襲麋墨墨選破體遣币謙素圈點癯顔揉輻石慶數馬螳蜋滕公佳城天長日久苕苕退食從容僞戾維新運動吻吮汙亵小大爺心慈面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