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牒籍的意思、牒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牒籍的解釋

猶典籍。 漢 王充 《論衡·自紀》:“罕發之迹,記於牒籍;希出之物,勒於鼎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牒籍是由"牒"與"籍"組成的複合詞,指古代官府文書與戶籍檔案的統稱。《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将其定義為"官府文書與戶籍冊簿"的合稱。從字源考據看,"牒"原指竹木制成的簡劄,《說文解字》釋為"劄也",後特指官方文書;"籍"本義為簿冊,《周禮·天官》鄭玄注"謂掌其禮之政令"時即指登記冊。

在行政體系中,牒籍承擔雙重功能:其一為官府往來文書,如唐代《公式令》規定"下之所以達上,其制有六:表、狀、牒、啟、辭、牓";其二為戶籍憑證,《新唐書·食貨志》載"每歲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這種戶籍檔案即屬籍類。宋代《慶元條法事類》中"諸戶口增減實數,縣每歲具帳四本,一留,一納州,一納提點刑獄司,一付戶部"的記載,印證了牒籍的法定效力。

文獻例證可見《漢書·高帝紀》"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此處"籍"即包含戶籍檔案。唐代敦煌文書S.0514號《大曆四年沙州敦煌縣懸泉鄉宜禾裡手實》實物,完整保存着古代籍帳格式,是現存最典型的牒籍實證。

現代學術研究将牒籍歸入曆史檔案學範疇,如《中國古代文書制度》将其定義為"古代政務運作中形成的文書檔案體系"。在語用學層面,該詞已演變為曆史術語,常見于古代制度史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牒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ié j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基本釋義


字詞拆分

  1. 牒(dié):
    • 原指簡劄、文書或證件(如“通牒”“度牒”),後引申為簿冊、譜系記錄(如“譜牒”“史牒”)。
  2. 籍(jí):
    • 本義為書冊(如“古籍”),也指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如“戶籍”“國籍”),強調記錄與歸屬。

二字組合後,“牒籍”泛指具有曆史或官方性質的典籍、檔案,側重文獻的記載功能。


使用場景


權威來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論衡》原文或漢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贊白頭人貝文币財並居部丞不屑毀譽茶上淡客道聽塗說大誓願彫鎸砥勵東南亞堆金積玉頓折販賤賣貴煩緣紛拏賦祿工關候意歡休昏懵昏曙貨梯谏珂節抄炯誡酒録拘捕開天窗犁镵列風龍女路室旅望麥舟之贈麻辘辘旄旌帽鏡溟冷貊炙念恤尿床子捏告竅理切倚塞耳濕奧釋銜貪賴完功委決僞真忤逆瑕礫淆亂視聽消退系列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