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疊毀的意思、疊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疊毀的解釋

(1).古宗廟制度。天子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設五廟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開國帝王之廟。世世不毀,馀則親過高祖而毀其廟,遷其神主于太廟中。親廟依次而毀,故稱“疊毀”。《漢書·韋玄成傳》:“《禮》,王者始受命,諸侯始封之君,皆為太祖。以下,五廟而疊毀,毀廟之主臧乎太祖…… 周 之所以七廟者,以 後稷 始封, 文王 、 武王 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毀,與親廟四而七。非有 後稷 始封, 文 武 受命之功者,皆當親盡而毀。”《宋書·禮志四》:“是以六宗之辯,舛於兼儒;疊毀之論,亂於羣學。” 唐 顔真卿 《論元皇帝祧遷狀》:“故歷代儒者制疊毀之禮,皆親盡宜毀。”

(2).更替毀滅廢棄。 晉 陸機 《答賈長淵》詩:“降及羣後,疊毀疊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疊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層含義,以下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解釋:

一、古宗廟制度

  1. 核心概念
    指古代天子與諸侯宗廟的設立與更替規則。天子設七廟供奉七代祖先,諸侯設五廟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開國君主)的廟宇永不拆除,稱為“不祧之祖”;其餘祖先的廟宇則根據親緣關系遠近依次毀棄,神主牌位遷入太廟集中供奉。例如:

    • 天子廟制:七廟中,除太祖廟外,其他六廟按親盡原則依次“疊毀”。
    • 諸侯廟制:五廟中同理,僅保留始封之廟,其餘四廟隨世代更替毀棄。
  2. 曆史依據
    該制度在《漢書·韋玄成傳》《宋書·禮志》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強調“親盡而毀”的原則,即超過高祖(四代祖先)後需毀廟遷主。


二、更替毀滅

在廣義語境中,“疊毀”也可表示交替性的毀滅或廢棄。例如晉代陸機《答賈長淵》詩中的“疊毀疊興”,即指王朝興衰更替的過程。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疊毀(dié huǐ)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特征: - 意思:疊毀的意思是反複摧毀、層層破壞。它描述了一種不斷重複的毀壞行為或狀态。 - 部首和筆畫:疊毀的部首是辵(辶),包含了6個筆畫。 - 來源:疊毀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晦澀,目前尚無确切的出處和淵源。 - 繁體:疊毀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寫作「疊毀」。 -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初步研究,可以确認疊毀并未出現在古代漢字中,其寫法可能是現代經常使用的簡化字形。 - 例句:他們連續多次疊毀了敵人的據點。在戰争中,敵軍的炮擊不斷疊毀着城市的防線。 - 組詞:疊毀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形成新詞,例如「疊次毀壞」、「疊複破壞」、「頻繁毀滅」等。 - 近義詞:疊毀的近義詞可能包括「層層破壞」、「連續毀壞」、「重複摧毀」等。 - 反義詞:疊毀的反義詞可能是「修複」、「恢複」、「保護」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