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刀楯的意思、刀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刀楯的解釋

刀和盾牌。古代短兵器。《毗耶娑問經》卷上:“譬如國王住於城,怖畏他軍,先作坑塹,周匝遶城,備具糧食、弓箭、刀楯種種器仗。”《舊唐書·盛彥師傳》:“﹝ 盛彥師 ﹞便領衆踰 熊耳山 南,傍道而止,令弓弩者夾路乘高,刀楯者伏於溪谷。令曰:‘待賊半渡,一時齊發,弓弩據高縱射,刀楯即亂出薄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刀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dāo dùn,特指古代作戰時使用的兩種短兵器組合,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刀楯由“刀”與“楯”組成:

因此,“刀楯”可理解為攻防一體的武器組合,類似于“刀盾”。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佛教經典
    《毗耶娑問經》提到“刀楯”作為軍事裝備,如“備具糧食、弓箭、刀楯種種器仗”,強調其用于城防和戰鬥。

  2. 史書記載
    《舊唐書·盛彥師傳》描述軍隊部署時,“令弓弩者夾路乘高,刀楯者伏于溪谷”,說明刀楯是近戰防禦的重要配置。

  3. 武術技藝
    南北朝時期,武将王神念曾“執二刀楯,左右交度,馳馬往來”,展現刀楯的實戰技巧。


三、與其他詞彙的關聯


四、總結

“刀楯”是古代冷兵器組合,兼具攻擊與防禦功能,多見于文獻中的軍事描述。需注意與“刀镡”等形近詞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籍或考古發現,可參考《舊唐書》《毗耶娑問經》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刀楯(dāo shǔn)一詞在漢語中的意思是指刀的護手,用以保護手部和增加握持刀柄的穩定性。刀楯可以是金屬制成,也可以是其他材質,如木頭或塑料。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刀(刂):刀是一個常見的部首,也是一個獨立的漢字,它由兩個筆畫組成。 - 楯(曰、木):楯是一個偏旁部首,由“曰”與“木”兩個部分構成,其中“曰”是一個又稱“提手旁”的部首,表示動作的意思;“木”則表示構成的材料。 來源: 刀楯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用來形容刀劍的護手部分。它的字形由“刀”和“楯”組成,兩者結合起來表示了刀的護手。 繁體: 刀楯的繁體字為「刀盾」,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常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刀楯」一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意義是相同的。古代的文字變體可能會修改字形和結構,但基本含義均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手中的刀楯非常堅固,可以有效保護手部。 2. 武器店裡陳列着各種款式的刀楯。 組詞: 刀柄、刀刃、刀把、刀劍 近義詞: 刀護、刀鞘 反義詞: 無刀楯、沒有護手的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