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春寒的意思、倒春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春寒的解釋

[abnormal coldness after spring comes] 一種反常天氣,春天天氣轉暖後,由于寒流侵入氣溫下降,低于往年同期平均值

詳細解釋

春季早期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主要由長期陰雨天氣或冷空氣入侵等原因造成。可給農業生産造成危害,如引起中國南方的早稻爛秧,北方的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麥的爛種或死苗現象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倒春寒是一個漢語氣象術語,指春季(通常指3月至5月)氣溫顯著回升後,因冷空氣突然侵襲而出現的持續性低溫天氣現象。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幾點:

  1. 時間特征

    發生在春季中後期,此時本應處于氣溫穩定上升階段。中國氣象局将其明确定義為“春季後期(主要指4月至5月)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低的現象”,且需滿足特定低溫持續天數标準(如《倒春寒氣象指标》國家标準GB/T 34816—2017)。

  2. 溫度異常

    表現為氣溫“反常”下降,與春季應有的回暖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春季的低溫天氣現象”,強調其違背季節規律的“倒”轉特性。

  3. 氣象成因

    主要由較強冷空氣南下與暖濕氣流交彙導緻。中央氣象台指出,此現象多伴隨陰雨或大風,對農業活動構成威脅,屬于春季重要的災害性天氣之一。

  4. 影響範圍

    易對已進入生長期的農作物(如拔節冬小麥、開花果樹)造成凍害,俗稱“晚霜凍”。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在防災指南中多次強調其對春播和早春作物的危害。同時,人體健康也因氣溫驟變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衛健委曾發布相關健康提示。

“倒春寒”本質是春季異常低溫災害,其定義融合了氣象學的量化标準(溫度、持續時間)、語言學的形象表達(“倒”轉回暖趨勢)及社會生産的實際影響(農業、健康),是漢語中精準描述特定氣候現象的專業詞彙。


參考來源:

  1. 中國氣象局《倒春寒氣象指标》(GB/T 34816—2017)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3. 中央氣象台春季災害性天氣科普報告
  4.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業防災減災手冊
  5.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季節性健康提示

網絡擴展解釋

“倒春寒”是一種春季特有的氣候現象,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但後期因冷空氣侵襲導緻氣溫驟降,形成“前暖後冷”的異常天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點

  1. 核心特征
    表現為春季(通常3-5月)氣溫先快速回升,隨後突然下降且明顯低于正常年份水平,形成“前春暖,後春寒”的對比。
    在氣象學中,需滿足“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後,持續1-2周低溫”才可定義為倒春寒。

  2. 時間範圍
    多發生于立春(2月初)至立夏(5月初)之間,北方集中在4月,南方可能早至3月末。

二、成因與類型

  1. 主要成因

    • 冷空氣頻繁南下,與南方暖濕氣流相持,形成持續性低溫陰雨。
    • 冷高壓控制下的晴朗夜晚,地表輻射冷卻加劇低溫。
  2. 區域性差異
    我國南北氣候差異大,北方倒春寒發生較晚,南方較早。

三、影響與應對

  1. 農業危害
    易導緻已返青的農作物凍害,尤其前期偏暖、後期驟冷的年份危害更重。

  2. 健康風險
    氣溫驟變易引發流感、氣管炎等疾病,需注意及時添衣保暖。

  3. 民間認知
    俗語“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生動描述了倒春寒的天氣多變特性。

四、科學判斷标準

氣候學中,若春季後期旬平均氣溫比常年低2℃以上,則屬于嚴重倒春寒。需注意與普通短暫降溫區分,後者不構成倒春寒。

别人正在浏覽...

阿伽白潤拜埽部族長等短等朝四暮三陳若曦闖過賜茔單車丹居峒丁東零西碎發憤忘食訪拿梵莢鳳靥該羅港澳官等猴戲花搭着緩脈胡扯八溜駕部劍首機臂解竈眷邈開台鑼鼓立即留力路斃落晖眉歡眼笑沒毛大蟲墨晶南籥葩經錢唐江惬心貴當圻埒黥軍寝席之戲軟柔柔什麼神軀霜叢松黃窣雲投機團圓退旅進旅徒勞無益王田卧鹿小餐館狹窄心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