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倒垂的意思、倒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倒垂的解釋

(1).指物體倒懸着垂下。 北周 庾信 《北園新齋成應趙王教》詩:“月懸唯返照,蓮開長倒垂。”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遊宴南池序》:“連山倒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蕩若無外。”

(2).指人頭朝下腳朝上地被倒挂,比喻處境極其困苦危急。 宋 司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朝廷當此之際,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國家累卵之危,豈暇必俟三年然後改之哉!” 宋 嶽飛 《謝講和赦表》:“圖暫安而解倒垂,猶之可也;顧長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

(3).倒挂着下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黃連花》:“其一枝生絶壁間,募人懸絙倒垂取之,重至三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倒垂”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物體倒懸垂下
    指物體頭朝下懸挂或自然下垂的狀态。例如古詩中描述的“蓮開長倒垂”,或柳宗元筆下“連山倒垂,萬象在下”的景觀。

  2. 比喻處境危急
    引申為形容人處于極其困苦、危急的境地,如“解兆民倒垂之急”(司馬光語)。

  3. 倒挂着下缒
    指通過倒挂的方式向下垂落,常見于古籍中對特殊動作或自然現象的描述。


二、使用場景


三、古詩文例句

  1. 北周·庾信:“月懸唯返照,蓮開長倒垂。”
  2. 唐·柳宗元:“連山倒垂,萬象在下,浮空泛景,蕩若無外。”
  3. 宋·司馬光:“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國家累卵之危。”

(以上例句綜合自)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用或現代用法案例,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倒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懸挂或垂下來。它可以形容物體或人體在垂直方向上的狀态或動作。 部首和筆畫:倒垂這個詞的部首是“土”,它的筆畫數是10。 來源:倒垂這個詞來自于漢語詞彙中,是由“倒”和“垂”兩個字組成的,通過結合這兩個字的意義而形成了新的含義。 繁體:倒垂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倒垂」。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倒垂這個詞的寫法是相同的。 例句:他倒垂在樹枝上觀察動物。他的頭發倒垂在他的肩膀上。 組詞:倒垂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倒垂線、倒垂藤等。 近義詞:倒垂的近義詞有懸挂、垂吊、垂直等。 反義詞:倒垂的反義詞有直立、豎立、挺立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您。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追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