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甔石的意思、甔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甔石的解釋

指少量的糧食。 宋 蘇轼 《乞赙贈劉季孫狀》:“今年五月卒於宮所,家無甔石,妻子寒餓,行路傷嗟。” 宋 王觀國 《學林·甔甈》:“甔石乃二物。一甔一石之糧,言甚少也。” 明 方孝孺 《寄修德》詩:“甔石無儲免憂戚,抱書攲卧困即眠。” 王闿運 《莫姬哀詞》:“與子從君,雙栖石門,不謀甔石,但有琴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甔石(dān dàn)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甔”和“石”兩個古容量單位組成,主要見于古代文獻,用以形容微少的錢財或糧食,常引申指經濟窘迫的狀态。以下從釋義、源流與應用角度詳細說明:


一、字義解析

  1. “甔”(dān)

    指古代陶制容器,形似小口大腹的壇子。《說文解字·瓦部》載:“甔,罂也”,其容量曆代記載不一,一說可容十鬥(一斛),如《史記·貨殖列傳》注引徐廣曰:“甔,大罂,受一石。”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二(中華書局1963年版)。

  2. “石”(dàn)

    古代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約合現代120斤),亦作重量單位(如《漢書·律曆志》)。

    來源:班固《漢書·律曆志上》(中華書局1962年版)。

  3. “甔石”合用

    字面指“一甔一石”,喻指極少的儲糧或微薄的資産。如明代宋濂《元故湛淵先生白公墓銘》:“家無甔石之儲,而晏然終日。”


二、文獻用例與引申義

  1. 表經濟匮乏

    • 《聊齋志異·卷三·霍女》:“朱家素貧,甔石無儲。”

      來源:蒲松齡《聊齋志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 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民有甔石之蓄,官則指為富戶。”
  2. 表俸祿微薄

    • 宋代王禹偁《送戚維序》:“甔石之祿,不足充甘旨之養。”

      來源:《小畜集》卷二十(《四部叢刊》影宋本)。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甔石:指極少量的糧食。亦借指微薄的俸祿。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7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1頁)。

  2. 《辭源》(修訂本)

    甔石:形容儲糧極少。甔,容器,容一石;石,十鬥。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1983年版,第2078頁)。


四、語義演變與文化背景

“甔石”的生成與古代農耕經濟密切相關:


結論:“甔石”是承載古代物質文化信息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微量積蓄”,并在文學與史籍中固化為經濟困頓的象征符號。現代漢語雖罕用,但對理解古典文獻的社會經濟叙事具有關鍵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甔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2.文獻用例

3.字形與詞源

4.注意區分

5.現代使用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代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說文解字》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暗過幫襯逼責帛疊搏摯池漚齒至之車賜牀調羹打基礎砥厄低速樊棘蕃籬幹嘉學派高步闊視疙疸宮髽構精勾吳和番橫霓泓坳花鏡遑暇靧浴醮器繼承人泾渭自分矜肆禁壓僦屋絶韋潰漏落來沒事狠孟韓門濠面如冠玉廟食蜜父民權主義捺硬僻靜譬若裒類寝弛曲道人工湖人生七十古來稀若下酒三夫之對麝炷市傭叔待死屍兔頭僞戾憲藝小祀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