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菘的意思、白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菘的解釋

即白菜。 唐 蘇敬 《新修本草·菜部》:“菘有三種:有牛肚菘,葉最肥厚,味甘;紫菘,葉薄細,味少苦;白菘似蔓菁也。” 宋 梅堯臣 《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春羹芼白菘,夏鼎烹紫蓴。” 宋 蘇轼 《雨後行菜圃》詩:“脆美牙頰嚮,白菘類羔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菘》:“白菘,即白菜也。”參見“ 白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菘是漢語中對白菜的雅稱,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文獻記載。該詞由“白”與“菘”複合構成,“菘”在《說文解字》中被釋為“菜也,從艸松聲”,特指葉大而青白的十字花科蔬菜。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白菘專指大白菜的原始品種,其葉片松散開展,葉柄肥厚白嫩,與後世結球白菜存在形态差異。

宋代蘇頌《本草圖經》記載:“菘有三種……白菘葉最青白”,說明白菘因葉色青白而得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進一步描述:“菘即今人呼為白菜者,有兩種……白菘莖扁薄而白”。在傳統醫藥典籍中,白菘被記載具有“通利腸胃,除胸中煩”的食療功效。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作為蔬菜雅稱出現,如南宋陸遊《菘園雜詠》中“白菘脆美真佳品”之句,既體現其食用價值,也賦予文化意趣。現代植物分類學證實,白菘(Brassica rapa pekinensis)屬于芸薹屬栽培變種,是中國原産的重要蔬菜作物。

網絡擴展解釋

“白菘”是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白菘即白菜,屬于十字花科植物,是常見的蔬菜類作物。其名稱由顔色(白)與古稱“菘”組合而成,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指代白菜的不同品種。


2.曆史文獻記載


3.植物學特征

白菜為二年生草本植物,高約40-60厘米,通常無毛,葉片厚實。原産于中國北方,後傳入南方及海外(如日本、歐美)。主要品種包括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麻葉大白菜等。


4.相關文化意義

古代文人常以白菘入詩,贊其美味,如蘇轼将其比作“羔豚”(羊羔和乳豬),側面反映白菜在古代飲食中的重要地位。


5.常見混淆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誤将“白菘”解釋為“自視甚高”的成語,實為混淆。正确釋義應以植物名稱及文獻記載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白菜的品種分布或詩文引用,可參考《新修本草》《本草綱目》等古籍,或查閱現代植物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順取容敗醬絆鞿搬挑餐啖餐風宿草徹懸打虎擔風袖月電機雕玉雙聯頂相獨舂方塊字封植墳索亘絕哥斯達黎加工徒廣被官僚資産階級桂燭古鏡記故尚何殊畫虎刻鹄歡快浣衣疆澤賤體狡滑精幹箕帚居重馭輕狂迷燎徹臨虹款步六鐘露筋女蠻酒沒算數迷奚撓阻配軍坯璞钤攝三郊蛇符盛使甥壻拾蜯使心作幸受傷帥首隋文帝談款挺實脫珥途人萬古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