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庠的意思、黨庠的詳細解釋
黨庠的解釋
指古代鄉學。語出《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 唐 劉禹錫 《絕編生墓表》:“死則必葬我於黨庠之側,尚其有知,且聞吾書。” 陳熾 《<盛世危言>序》:“故 三代 以上之為治也,家塾、黨庠、學校遍天下,惟恐其民之不智而 始皇 愚之。”
詞語分解
- 黨的解釋 黨 ǎ 見“黨”。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庠的解釋 庠 á 古代稱學校:庠序(古代鄉學,泛指學校)。庠生。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黨庠”是漢語詞彙,現多寫作“黨庠”,指中國古代地方設立的學校,屬于鄉學體系的一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面構成
- “黨”:古代地方行政單位,五百家為一黨(周代制度),後泛指基層行政組織。
- “庠”:本義為學校,特指地方設立的官學。《孟子》中記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可見其曆史淵源。
-
文獻出處與定義
出自《禮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遂)有序,國有學。”。這裡描述了周代教育體系層級:
- 家族設“塾”
- 地方(黨)設“庠”
- 行政區(遂)設“序”
- 國都設“學”(最高學府)。
-
曆史背景與功能
黨庠是周代地方教育的重要機構,主要教授禮樂射禦等“六藝”,培養基層人才。唐代劉禹錫在《絕編生墓表》中引用此詞,陳熾《<盛世危言>序》也提到“黨庠”體現古代重視教化的傳統。
-
綜合釋義
泛指古代鄉學,與中央官學(如太學)對應,承擔基礎教育和道德教化職能,是“有教無類”思想的實踐載體。
提示:因“黨”為繁體字,現代漢語中多寫作“黨庠”,兩者含義一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黨庠(dǎng cháng)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下面讓我一一為您解釋:
1.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黨(dǎng):部首為黑,共有7個筆畫。
- 庠(cháng):部首為廣,共有5個筆畫。
2. 來源:
- 黨庠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莊子》一書中第二十一章。在這個章節中,莊子使用黨庠來描述一個充滿童真和嬰兒般純真的境界。
3. 繁體:
- 黨庠的繁體字為黨廠。
4.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黨庠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并沒有改變。
5. 例句:
- 這個孩子的天真無邪讓人覺得他還活在黨庠之間。
6. 組詞:
- 黨同伐異(dǎng tóng fá yì):指黨同而異的情況,即在團結的同時接受不同的意見。
- 庠序(cháng xù):指學校中的宿舍。
7. 近義詞:
- 純真(chún zhēn):指純粹、無雜質的狀态。
- 童心(tóng xīn):指嬰兒般天真無邪的心态。
8. 反義詞:
- 成熟(chéng shú):指經曆并學習後的穩重和知情達理。
- 推崇(tuī chóng):指受到普遍尊重和崇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