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塗高的意思、當塗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塗高的解釋

漢 代谶書中的隱語。指 三國 魏 。《後漢書·袁術傳》:“﹝ 術 ﹞又少見讖書,言‘代 漢 者當塗高’,自雲名字應之。” 李賢 注:“當塗高者,‘魏’也。”《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肅承天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史丞 許芝 條 魏 代 漢 見讖緯于 魏王 曰:‘……故 白馬 令 李雲 上事曰:‘ 許 昌氣見於當塗高,當塗高者當昌於 許 。’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 魏 當‘代 漢 ’。’” 宋 歐陽修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火數四百炎靈銷,誰其代者當塗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當塗高”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谶緯之學的特定詞組,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曆史預言和朝代更疊相關,主要記載于《漢書》等正史文獻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與詞源解析

  1. “當塗”

    • 字義:本義為“正當道路”,引申為“當道掌權”“占據要津”。
    • 文獻依據:

      《漢書·王莽傳》引谶語:“代漢者當塗高。”意指取代漢朝者需符合“當塗高”的象征。

  2. “高”

    • 字義:既指物理高度(如高大建築),亦暗喻權勢顯赫、地位崇高。
    • 谶緯關聯:漢代谶緯常以“高”隱喻政權,如“高台”“宮阙”。

二、曆史語境與政治預言

“當塗高”作為谶語,曾影響漢末至三國時期的政治格局:


三、學術定論

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

當塗高

漢代谶緯術語,喻指取代漢朝的新興勢力。後成為政權更疊的象征性符號。


四、權威參考文獻

  1. 《漢書·王莽傳》

    原始谶語出處,中華書局點校本。

  2.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裴松之注

    載曹丕稱帝時對“當塗高”的闡釋。

  3.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詞條釋義。


注:因該詞屬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已無實際使用,解釋需依托原始文獻及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當塗高”是漢代谶緯文化中的一則隱語,最早見于《後漢書》等史料,其核心含義與朝代更替的政治預言相關。以下是綜合多源資料的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1. 字面與出處
    “當塗高”出自漢代谶書,字面意為“當道而高大者”。據《後漢書·袁術傳》記載,谶語“代漢者當塗高”被解讀為預言取代漢朝的勢力。

  2. 曆史背景
    漢代盛行谶緯學說,此類隱語常被用于政治宣傳。如袁術因名“術”(通“途”,即道路)和表字“公路”,自認為應驗了“當塗高”的谶語,進而稱帝(、)。


不同勢力的解讀

  1. 袁術的曲解
    袁術認為“塗”通“途”,其名與字均關聯道路,強行将谶語與自身聯繫,甚至以傳國玉玺為佐證(、)。

  2. 曹魏的象征化
    曹魏政權将“當塗高”解釋為“宮阙”(即“阙”,象征皇權),因“阙”與“魏”同音,暗指魏代漢的合法性(、)。

  3. 其他延伸解讀
    有觀點認為“當塗高”暗指階層壟斷(如士族門閥的九品中正制),但此說法多見于後世推測,缺乏直接文獻依據。


影響與争議

  1. 政治工具性
    谶語成為漢末群雄争奪正統性的工具,如袁術、李傕均試圖借其稱帝(、)。

  2. 史書記載的矛盾
    《三國志》等正史未明确曹魏是否主動使用此谶語,但後世文人(如歐陽修)常以“當塗高”代指曹魏(、)。


“當塗高”的本質是漢代谶緯文化催生的政治隱語,其解釋因時代和立場而異,主流觀點認為它最終被曹魏政權合理化利用,成為代漢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霸短逼塗波濫播郎鼓孛沴不落手逋券不爽累黍采暖燦錯大弁厄境扼襟控咽方軌方纔豐敗覆舟鋼盔高準寒绨橫陳浣滌霍然礓礫兼收并采谏筍燋爍燋頭爛額筋絕錦薰籠菌類儁偉開門寬話饋獻老賣亮荩冒越牧廠嬭食牛莖磐萦譜像薔薇親衆憩歇軀材三緻志設難石灰石十樣景獸面耍熊叔度陂屯行尾櫜蝦虎先導鮮明小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