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桀小桀的意思、大桀小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桀小桀的解釋

謂賦稅過重,盡管程度不同,同樣是暴君的行為。 桀 , 夏 代暴君。《孟子·告子下》:“欲重之於 堯 舜 之道者,大 桀 小 桀 也。”《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大 桀 小 桀 。”參見“ 大貉小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桀小桀是漢語古語詞彙,典出《孟子·告子下》,原指量器“桀”的容量差異,後引申為苛政程度不同的比喻。以下從語義演變、文獻依據及使用場景分述:


一、本義溯源:量器差異

“桀”是古代量器名,形似漏鬥狀容器。《孟子·告子下》載:“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語義核心:

文獻依據:

《孟子注疏》釋:“桀,量器名……大桀則多取,小桀則少取,皆非中道。”

清代焦循《孟子正義》進一步考證:“桀為量,如今之斛,有大小異制。”


二、引申義:苛政程度差異

後世将“大桀小桀”抽象為對暴政的批判性隱喻:

權威釋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喻指不同程度的暴政。”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釋“桀”字項下引此典,注:“借指暴政的等級差異。”


三、使用場景與示例

  1. 曆史評論:

    用于批判統治者政策,如:“減稅三成仍盤剝百姓,實屬大桀小桀之别。”

  2. 文學修辭:

    常見于議論文,如章太炎《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新政,不過大桀小桀之變。”


四、字源考據

“桀”本義為雞栖木樁(《說文·木部》),後假借為量器名。其演變為暴政代稱,源于夏桀的暴君形象(《史記·夏本紀》),與量器義結合後,形成雙重隱喻。

學術支持:

王力《同源字典》指出:“桀作為量器名,與‘揭’(舉)同源,取高舉傾瀉谷物之意。”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考證甲骨文中“桀”字形似支架,印證其本義為木樁。


結論:“大桀小桀”以具體量器差異喻指暴政程度之别,深層批判所有背離仁政的行為。其權威性植根于經典文獻及曆代注疏,成為漢語中批判統治倫理的核心典故之一。


參考文獻原文

  1.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欲輕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2.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版)卷十二:“桀為量器,制有大小。”
  3.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3冊,第222頁。
  4.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4版,“桀”字條。
  5.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146頁。
  6.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2013年,第89頁。

網絡擴展解釋

“大桀小桀”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比喻事物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尤其強調暴政或苛稅的本質不變。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二、出處與典故

  1. 《孟子·告子下》:孟子提出“欲重之于堯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通過對比堯舜仁政與桀的暴政,強調苛稅本質與暴君無異。
  2.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多乎什一,大桀小桀”,進一步将賦稅标準與暴政關聯,說明超過合理稅率的剝削行為均屬暴行。

三、用法與示例

四、關聯擴展

五、總結

該成語通過曆史暴君形象,警示人們關注事物本質而非表象差異,具有鮮明的批判色彩。其出處與用法均圍繞儒家對仁政的推崇,強調苛政與暴君統治的共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白絮保有包子倍道而行便巧變則彪虎廁賤持橐簪筆綢繹揣抹醇和蛁蟧東方雜志斷梗飛蓬發擂樊桃芝蕃蕪飛謀釣謗輵磍弓弧工賬貫綢鼓鼗蒿宮恚刀姜牙九泉之下浚湍拷鞫靠牌子空阙虧除來情去意罍觚流泛龍燈名勝古迹謬認南門餒馑牛心陪宴疲于奔命悄地僑寄法棋楠香起頭棄邪荃察屈心攘卻射招矢日瘦瘠涚齊四胑穩打穩紮攜認榍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