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纯和美。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五百言寄皮袭美》诗:“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此府自 大历 、 贞元 之隆, 郭公 、 浑公 继临,虽博厚粹和,本朝实赖,而俭德异政,旧史闕然。”
(2).指纯和之气。 宋 王禹偁 《罔极赋》:“ 后周 广顺 ,太岁甲寅,季秋戊子,实生吾身,禀粹和於两仪,荷鞠育於二亲。”
“粹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精纯和美
指事物或气质达到纯粹、和谐的状态。例如唐代司空图在《解县新城碑》中描述“博厚粹和”,强调深厚而纯粹的美感()。
纯和之气
特指天地间纯净温气息。宋代王禹偁《罔极赋》提到“禀粹和於两仪”,将“粹和”与宇宙自然之气相联系()。
“粹”的构成
“粹”本义为精米,引申为纯粹、精华。《汉典》指出其形声字源(从米、卒声),后衍生出“不杂”“精华”等意()。例如“文粹”“精粹”均强调精华的提炼。
文献中的运用
唐代陆龟蒙诗句“不知粹和气,有得方大受”以“粹和”形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这种用法多见于古典诗文,体现对理想状态的追求。
“粹和”常用于描述事物或气质的精纯和谐,兼具哲学与美学内涵,多见于古代典籍。如需进一步探究“粹”的单独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字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