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逸的意思、竄逸的詳細解釋
竄逸的解釋
亦作“ 竄軼 ”。逃奔;逃散。《宋書·臧質傳》:“ 臧敦 等無因自駭,急便竄逸,迷昧過甚,良可怪歎。” 宋 蘇轍 《制置三司條例司論事狀》:“ 轍 恐掌財者必有盜用之姦,捕盜者必有竄逸之弊。”《明史·侯琎傳》:“況邊地磽瘠,霜早收薄,若更徵稅,則6*民不復耕,必緻竄逸。”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撥軍隊駐紮 荊 襄 ,以防竄軼。”
詞語分解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逸的解釋 逸 ì 跑,逃跑,逃逸。奔逸。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聞。 安閑,安樂:安逸。逸樂(安樂)。以逸待勞。閑情逸緻。 超過一般:超逸。逸興(宯 )(超逸豪放的興緻)。逸趣。逸緻。逸品(超脫絕俗的藝術品)。逸珠(特異的珍珠,喻人的品德)。 隱遁:逸士(隱居之士)。逸民(a.舊時稱遁世隱居不做官的人;b.亡國後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 放任,不受拘束:逸蕩。飄逸。驕奢淫逸。 勞 筆畫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竄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竄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cuàn yì
- 釋義:指逃奔、逃散,多用于描述人或動物因受驚、遇險等突然逃離的場景。該詞可寫作“竄轶”,屬于同義異形詞。
引證與用法
-
古代文獻
- 《宋書·臧質傳》提到:“臧敦等無因自駭,急便竄逸,迷昧過甚,良可怪歎。”
- 《明史·侯琎傳》記載:“若更徵稅,則民不複耕,必緻竄逸。”
以上用例均強調因外部壓力(如戰亂、苛稅)導緻的群體性逃離。
-
近現代擴展
近代文獻中,該詞也用于描述盜匪、敵軍等潰散逃竄的狀态,如《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提到“撥軍隊駐紮荊襄,以防竄轶”。
相關詞彙
- 近義詞:遁逃、奔竄、逃逸
- 反義詞:駐足、靜止、安守
- 同源詞:流竄、竄逃(均含“慌亂逃離”之意)。
補充說明
- 語境特征: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叙述,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易混淆詞:需注意與“竄動”(無規律移動)、“逸事”(散失的轶聞)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宋書》《明史》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竄逸,一個詞彙,意思是迅速逃離、跳躍而過或飛躍離去的動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穴部,右邊是妾部,共包含了14個筆畫。這個詞彙源自漢語,是一個常用詞彙。在繁體字中,被寫作「竄逸」。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竄逸被稱作「竄」,它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整個字像一個人迅速地跳過一個洞口。竄逸的用法很廣泛,例如可以用來描述動物竄跑、人類逃離困境以及速度快的移動等等。除了竄逸,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替代,比如逃離、迅速離去、跳過、飛躍等等。而與竄逸相反的詞彙則是靜止、停留、緩慢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