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篡奪君位而絕其後。《漢書·五行志上》:“ 成帝 母 王太後 臨朝,委任 王莽 ,将篡絶 漢 ,堕 高祖 宗廟。”
篡絕
該詞為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釋義:
1. 篡
指非法奪取權位或地位。《漢語大字典》釋為“非法奪取”,特指臣子以不正當手段奪取君位。如《孟子·萬章上》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
來源:《漢語大字典》(第2版),四川辭書出版社。
2. 絕
此處意為“斷絕、終結”。《王力古漢語字典》釋“絕”有“斷絕宗嗣”之義,如《左傳·襄公四年》“天降喪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亂心,以為伯父憂,我一二親昵甥舅不皇啟處,于今十年,勤戍五年。餘一人無日忘之,闵闵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伯父若肆大惠,複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昔平王命我先君文侯曰:‘與鄭夾輔周室,毋廢王命!’今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不期而會者,其志同也。諸侯有異志者,吾從而讨之。伯父若不忘周室,施及寡人,以獎天衷,抑豈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若猶未也,餘一人其敢自逸?敢布腹心!”中“絕其世”即斷絕後嗣。
來源:《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複合義
“篡絕”指通過篡奪權位導緻王朝或宗族世系斷絕,多用于描述弑君奪位并滅絕其血脈的行為。如《史記》載田常“篡齊”後誅殺公族,即屬“篡絕”之例。
注: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辭海》等現代辭書收錄,屬古漢語專有表述,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語境。
“篡絕”是一個漢語詞語,指通過非法手段奪取君主或統治者的權力,并斷絕其合法繼承或延續。具體解釋如下:
“篡”意為用陰謀或暴力奪取權力(如篡位),“絕”指斷絕、終結。合起來指通過非法手段推翻原有統治,并徹底終結其政權或血統延續。
源自《漢書·五行志上》記載:“成帝母王太後臨朝,委任王莽,将篡絶漢,堕高祖宗廟。”此處指王莽篡奪漢朝政權,終結劉氏統治。
現代可擴展至其他領域的權力争奪,例如企業控制權的非法奪取。該詞帶有明顯貶義,強調手段的不正當性和結果的徹底性。
“篡絕”常用于描述政權更疊中的極端行為,結合曆史典故使用時需注意其語境。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漢書》或權威詞典來源。
按置暴敖捕獵猜忌闡提錘鍊出類拔萃辏積催命斷後敦煌詞粉父符驗感遇詩跟踵個人數字助理國容含容皓耀滑移魂夢獲濟活天冤枉解韨亟墨津津有味饑穰具服麇至沓來狂朋怪侶窺隙領選零榆鸾骖盲心名傾一時乃情蔫頭蔫腦盤盤國蓬梗鵬迹皮軒讓畔融彙三炎殺哀赦免沈切睡理司農仰屋酸性染料索面台宦天氣形勢土國襪袴未朞未易才祥晖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