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盜的意思、篡盜的詳細解釋
篡盜的解釋
篡權盜位。《漢書·王莽傳贊》:“ 莽 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 漢 中微,國統三絶,而太後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姦慝,以成篡盜之禍。”《三國志·吳志·甘甯傳》:“今 漢 祚日微, 曹操 彌憍,終為篡盜。” 晉 範甯 《<春秋穀梁傳>序》:“弑逆篡盜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
詞語分解
- 篡的解釋 篡 à 封建時代特指臣子奪取君位:“故得肆其奸慝,以成篡盜之禍”。篡位。 泛指奪取:“大長公主執囚青,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篡奪。篡黨。篡國。篡權。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盜的解釋 盜 à 偷竊,用不正當的手段營私或謀取:盜竊。盜賊。盜伐。盜掘。盜運。盜賣。盜用。盜名欺世(亦稱“欺世盜名”)。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海盜。強盜。竊國大盜。 匪竊偷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篡盜”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非法手段奪取權力或竊取財物,常見于描述政治篡位或侵占他人權益的行為。該詞由“篡”(篡奪)和“盜”(盜竊)組成,強調行為的不正當性。
2. 構成與解析
- 篡:指用陰謀或武力奪取地位、權力,如曆史上的權臣篡位。
- 盜:本義為偷竊,引申為以隱蔽手段侵占財物或名譽。二者結合後,詞義更側重對權力或重要資源的非法侵占。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政治、曆史語境,例如:
- 描述王朝更疊中非正統的奪權行為,如《漢書·王莽傳》批評王莽“成篡盜之禍”。
- 批判權臣或野心家,如《三國志》提到曹操“終為篡盜”。
4. 古籍例證
晉代範甯在《春秋谷梁傳序》中寫道:“弑逆篡盜者國有”,反映該詞常用于批判違反倫理綱常的奪權行為。
總結
“篡盜”不僅體現行為本身的非法性,還帶有道德譴責色彩,常見于史書或政論中對颠覆正統、違背道義行為的批判。其現代用法可擴展至商業欺詐等領域,但核心仍圍繞“不正當侵占”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篡盜》一詞的意思是非法據為己有他人的財物或權力的行為。拆分部首是「⺮」和「㓚」,筆畫數為11。該詞源于古代漢語,同時存在于繁體字中。在古時候,「篡盜」的寫法略有不同,常用的寫法是「讌窣」。這個詞可以用于以下例句:他被控以篡盜罪名。在組詞方面,可以組合成「篡奪」、「盜竊」等詞語,近義詞可以是「竊取」、「侵占」,而反義詞則是「歸還」、「歸還」等。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