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與的意思、賜與的詳細解釋
賜與的解釋
賞賜;賜給。《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司城子罕 謂 宋君 曰:‘慶賞賜與,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殺戮誅罰,民之所惡也,臣請當之。’” 宋 陸遊 《鵲橋仙》詞:“ 鏡湖 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 朱自清 《向往光明的歌聲》:“很明确,在年青詩人心中,光明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能祈求别人賜與,一切都要靠自己雙手去創造。”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與的解釋 與 (與) ǔ 和,跟:正确與錯誤。與虎謀皮。生死與共。 給:贈與。與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與。與國(相互交好的國家)。 〔與其〕比較連詞,常跟“不如”、“甯可”連用。 贊助,贊許:與人為善。 取
網絡擴展解釋
“賜與”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表示主動給予或賞賜,常用于描述上位者對下位者的恩惠或慷慨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賜與”由“賜”(賞賜)和“與”(給予)組成,強調施予者主動、慷慨地将某物(如財富、權力、知識等)賦予受予者。例如:
“鏡湖元自屬閑人,又何必君恩賜與?”(陸遊《鵲橋仙》)
2.使用場景
- 權力或地位的賦予:如君主對臣民的賞賜(《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慶賞賜與,民之所喜也”)。
- 物質或精神的饋贈:如自然賦予人類情感(“自然既把眼淚賦與人類,就表示出:它曾賜與人類一顆最仁慈的心”)。
- 強調主動性與權威性:通常施予者為地位較高的一方(如“天主賜與”“君恩賜與”)。
3.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給予、予以、贈予。
- 英文翻譯:confer(正式授予)、bestow(鄭重給予)。
4.與現代用法的關聯
現代語境中,“賜與”的使用頻率較低,更多替換為“賜予”或“給予”,但仍保留在文學、曆史描述或強調莊重感的表達中。例如朱自清提到光明“不能祈求别人賜與”。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古籍《韓非子》或陸遊、朱自清的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與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 賜與這個詞在漢語中表示給予、授予。它是一種禮物或恩賜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賜與這個詞的部首是貝,并且它包含了11個筆畫。
來源 - 賜與這個詞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使用在古代經典文獻中十分常見。它傳達了一種将恩典或禮物賦予他人的含義。
繁體 - 賜與這個詞的繁體字是賜與。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賜與這個詞的寫法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 1. 父親賜與了我一本精美的書籍作為生日禮物。2. 這位慈善家每年都會賜與一定量的食物和衣物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組詞 - 被賜與、賜與者、賜與得等。
近義詞 - 給予、授予、贈與。
反義詞 - 收回、剝奪、拒絕。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