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席的意思、賜席的詳細解釋
賜席的解釋
(1).賜予坐位。《後漢書·鄧訓傳》:“ 訓 雖寬中容衆,而於閨門甚嚴,兄弟莫不敬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溫色。”
(2).賜予席子。《太平禦覽》卷七○九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殷亮 為博士、講學大夫,諸儒勝者賜席, 亮 重八6*九席。帝曰:‘學不當如是也。?’”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席的解釋 席 í 用草或葦子編成的成片的東西,古人用以坐、卧,現通常用來鋪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葦席。竹席。涼席。席地而坐。席卷(僴 )。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酒筵,成桌的飯菜:筵席。宴席。酒席。 特指議會中當選的人數:四席。 職位:主席。西席(塾師)。 量詞:一席酒。 姓。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賜席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賜席”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賜予坐位
指在正式場合(如朝堂、講學等)賜予他人就座的資格,象征禮遇或尊重。例如《後漢書·鄧訓傳》記載,鄧訓對子嗣嚴格,即使賜座也保持威嚴()。
-
賜予席子
指實物賞賜,即贈送席子。如《太平禦覽》引三國吳人謝承《後漢書》提到,殷亮因學問出衆獲賜多張席子()。
二、曆史用例
- 文學引用
宋代王安石詩雲:“應留賜席丹塗地”,元代虞集亦用“賜席”表達禮遇()。
三、語境差異
- 禮儀象征:第一種釋義多用于體現身份或學術地位,常見于官場、學術場合。
- 實物賞賜:第二種更偏向物質賞賜,可能與古代席子的實用價值相關。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分析其用法。如需完整出處,可參考《後漢書》《太平禦覽》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賜席(cì xí)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賜予宴席”或者“宴請”。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賜字由貝部(貝)和巳部(巳)組成,貝部在上方表示贈予的意思,巳部在下方則為原字的音符。
來源:
《賜席》一詞首次出現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在古代朝廷,皇帝賜予臣子或貴族一席之地,以示尊重和賞識。
繁體:
賜席的繁體字是「賜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賜席」與現在寫法大緻相似,隻是使用了古代的字形和結構。
例句:
1. 皇帝特地賜席給前來參加宴會的大臣。
2. 國王宴請使臣,親自為他們賜席。
組詞:
賜宴、賜名、賜福、賜予
近義詞:
宴請、設宴、宴請、款待
反義詞:
拒宴、不宴、不請、斷宴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