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色的意思、辭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色的解釋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說的話和說話時的神态

辭色壯烈,衆皆慨歎。——《晉書·祖逖傳》

詳細解釋

(1).言辭和神色。《後漢書·獨行傳·陸續》:“ 續 雖見考苦毒,而辭色慷慨。”《晉書·祖逖傳》:“﹝ 逖 ﹞中流擊楫而誓曰:‘ 祖逖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 大江 !’辭色壯烈,衆皆慨歎。”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公廳上論職事,或未免厲辭色,若盃酒閒,詎可無和氣以相接?”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良久,司閽者曰:‘ 範爺 因公往 常州 去矣。’察其辭色,似有推托。”

(2).指溫和的言語、态度。《魏書·崔遊傳》:“ 松柏 歸款,引為主簿,稍以辭色6*誘之,兄弟俱至。”《續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奏對之際,無不假以辭色,善惡兼聽,未嘗峻折之也。”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侍阿哥書房講讀,嚴正恪勤,於中貴不假辭色。”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辭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辭色"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複合詞,由"辭"與"色"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包含兩層含義:

一、語義構成解析 "辭"本義為訴訟文辭(《說文解字·辛部》),引申指語言表達;"色"原指面部氣色(《說文解字·色部》),後指神态表情。二者結合形成互文關系,共同指向人際交往中的語言與非語言表達系統。

二、語用功能分析 在具體使用中,"辭色"既可指代整體交際态度,如《資治通鑒》載"辭色壯烈,衆皆慨歎",也可特指特定情感傾向。據王力《古代漢語》研究,該詞在文言文中常見于三種語境:

  1. 外交辭令(如《左傳》記載的使節應對)
  2. 勸谏場景(如《史記》中大臣進谏的描寫)
  3. 學術論辯(如《朱子語類》中的理學讨論)

三、古今用法差異 現代漢語中,"辭色"多保留在書面語體系,常見于"不假辭色""稍假辭色"等固定搭配。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指出,當代使用場景主要集中于文學創作、時政評論及學術著作,相較于古代,其情感強度呈現弱化趨勢。

四、認知語言學視角 李佐豐《古代漢語語法學》通過語料分析發現,"辭色"在句法結構中常作賓語,與"動""作""正"等動詞搭配,構成"正其辭色"等使動用法,反映出古代社會對言語交際規範性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辭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辭色”指言辭和說話時的神态,即通過語言表達和面部表情共同傳遞的态度或情感。例如《晉書·祖逖傳》中“辭色壯烈,衆皆慨歎”,即通過激昂的言辭和神态展現氣概。

二、構成解析

三、用法與語境

  1. 中性描述:泛指說話時的表現,如“注意辭色”(指留意言辭和态度)。
  2. 特定搭配:
    • 不假辭色:指态度直接嚴厲,不加修飾,如“包拯峭直的禀性,不僞辭色悅人”;
    • 假以辭色:以溫言語或态度對待,如古籍中“稍以辭色誘之”。

四、古籍用例

五、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如“辭氣”(側重語言表達),反義可理解為“聲色俱厲”。現代應用中,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強調語言與神态的綜合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辦課苞茅悖惑敝廬殘略層壑嘗膽垂弧貂丁訪春風檐分列黼國黻家跟官共人遘紛骨雷國舅耗稻呵導荷扇惶愧環境自淨華夷會撮火網鹘石呼吸之間湖沼夾闆江妃瘠餒疾如雷電就餐集校拘纍緑鬓紅顔慢張沒了收蒙昧面磨羅模本南來北去強忮潛艇七步杞梁妻棄其餘魚盛寵生田神胄食療樹結貪得逖慕萬萬圍裹緯蕭五經庫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