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愆的意思、辭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愆的解釋

推卸過失。《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不鬻譽以幹澤,不辭愆以忌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辭愆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含義與現代常用詞彙有較大差異。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指推卸或逃避罪責、過失。

“辭”在此處意為“推辭、不接受”;“愆”指“罪過、過失”。組合起來表示對自身過錯采取推诿、不承認的态度。該詞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強調對責任的消極回避。

二、詞源與古典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史書典籍。典型用例出自《後漢書·郭躬傳》:

“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有盜徒囚逃亡,皆原其罪。吏有辭愆者,辄見诘責。”

此處描述官吏推卸監管囚犯失職之責的行為,被郭躬嚴厲問責,印證其“推诿罪責”的本義。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明确釋為:“推卸罪責。” 并引用上述《後漢書》例句佐證 。

  2.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在“愆”字條目下,以“辭愆”為例詞,釋義為“推卸過失” 。

四、結構分析

五、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場、司法或道德語境中逃避責任的行為,常見于史書、奏議等嚴肅文體。現代漢語中幾乎被“推卸責任”“文過飾非”等短語替代。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線上查閱:漢語大詞典 - 漢典 (zdic.net)
  2.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
  3. 《後漢書·卷四十六·郭躬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線上查閱:後漢書 - 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網絡擴展解釋

“辭愆”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二、字義拆分

  1. 辭(cí):
    本義為推托、躲避,如“萬死不辭”中的“辭”即為此意。
  2. 愆(qiān):
    指罪過、過失,如成語“以贖前愆”中的用法。

三、文獻用例

四、曆史沿用性

該詞在古代文學中多用于表達對責任的态度,如明代釋函是的詩句:“美人自遲暮,何辭愆歲月。”,體現其語義的延續性。

五、近義詞與相關詞

總結來看,“辭愆”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書面詞彙,強調對過錯的逃避态度。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三國志》或相關詩文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父暴傲本用材良彩輿長眉赪文鹑衣鹄面大估丹帏德綏電子流敦盤發酵酒反求諸己飛谷俸入附答供呈宮屋俇攘洪造胡星醬豆腐降旛牋記交過疾力金鳌吉阡姬妾看候跨年度樂盡哀生零聲母轥藉鹭鹚戮撻馬匙罵仗蒙松雨免臣辇篷咆勃平阡鉗口結舌千裡寄鵝毛起抃森仗少相深取侍直首逆刷平素水填阬滿谷鐵簾委笃未元無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