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疵疠的意思、疵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疵疠的解釋

亦作“ 疵厲 ”。1.災害疫病;災變。《莊子·逍遙遊》:“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成玄英 疏:“疵癘,疾病也。” 陸德明 釋文:“‘癘’音厲, 李 音賴,惡病也。本或作‘厲’。” 晉 《<春秋穀梁傳>序》:“川嶽為之崩竭,鬼神為之疵厲。” 楊士勳 疏:“厲音例,又作癘。” 陸德明 釋文:“疵厲,謂災變也。” 唐 元稹 《祈雨九龍神文》:“凡天降疵厲,必因於人。” 宋 曾鞏 《諸寺觀謝雪文》:“人無疵癘之患,物有豐成之祥。” 清 姚鼐 《<醫方捷訣>序》:“夫醫雖小道,然其本出於聖帝所為……其極至於使人無疵癘夭劄之傷。”

(2).比喻邪6*惡。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向令戰勝 日本 ,於 中國 全局初無裨益,轉恐因以驕貪,而人心之疵癘永遠於深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疵疠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疵疠”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ī lì,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含義

  1. 本義:指疾病、災患,尤其指流行病或自然災害。

    • 例如《韓非子》中提到的“不吹毛而求小疵”,這裡“疵”引申為小病或隱患,而“疵疠”可泛指較大的災病。
    • 古籍中如“凡天降疵疠,必因于人”,意為災禍與人的行為相關。
  2. 比喻義:形容缺點、瑕疵,或比喻邪惡的事物。

    • 如形容人的品質、行為或物品質量存在明顯問題,例如“疵疠之言”指有缺陷的言論。

使用場景


字源解析


“疵疠”是貶義詞,需根據語境判斷其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說文解字》或《康熙字典》對“疵”的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疵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疵疠(cī lí)是指事物上的缺陷或瑕疵,形容物品或人身上有明顯的瘡痍或病痛。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疵疠的拆分部首為疒和疔,疒表示病痛,疔表示瘡痍。疒部在疔的上方,疔部在疵的下方。

疵的總筆畫數為7畫。

疠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來源:

疵疠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論語·鄉黨篇》中。

繁體:

疵疠的繁體字為「疵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疵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這件衣服上有幾處疵疠,需要修補一下。

2. 他一夜之間被疾病折磨得體無完膚,真可謂疵疠遍布身體。

組詞:

疵迹(cī jì)- 指瑕疵的痕迹、瘡病的痕迹。

疠氣(lì qì)- 指身體生疖子等病症。

近義詞:

瑕疵、缺陷、病痛

反義詞:

完好、健康、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