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 廬山 行香的群衆集會。 宋 陸遊 《入蜀記》卷三:“七日,往 廬山 ……是日,車馬及徒行者憧憧不絶,雲上觀,蓋往 太平宮 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謂之白蓮會。”
(2).白蓮教的别名。《明史·韓林兒傳》:“ 韓林兒 ……其先世以白蓮會燒香惑衆。”參見“ 白蓮教 ”。
關于“白蓮會”的詳細解釋如下:
廬山行香集會
指宋代以來在廬山舉行的民間宗教集會活動,信徒于特定日期(如農曆八月一日至七日)前往太平宮焚香朝拜。
白蓮教的别名
作為民間宗教組織“白蓮教”的别稱,常見于明清文獻中,如《明史》記載韓林兒家族“以白蓮會燒香惑衆”。
起源與發展
政治角色
負面化過程
清代因參與反清活動被官方定性為“邪教”,其名稱逐漸成為“僞裝善良卻行惡”的貶義代稱。
作為成語,“白蓮會”比喻表面良善實則從事不正當活動的個人或團體。例如:“某些組織打着慈善旗號斂財,堪稱現代白蓮會。”
提示:如需了解白蓮教起義的具體事件(如嘉慶川楚起義),可查閱中的曆史分析。
白蓮會是指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出現的一股農民起義組織,其目的是反抗封建統治,追求民主平等。
白蓮會的部首是艹(草字頭),分别由“白”和“蓮”兩個字組成。
白蓮會的筆畫分别為:白(5畫)、蓮(16畫)。
白蓮會的名稱來源于其成員信奉的白蓮教,白蓮教是一種民間宗教,起源于南宋時期,因其信仰崇尚白蓮花而得名。
白蓮會的繁體字為「白蓮會」。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白蓮會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白蓮會」。
1. 許多農民因為受到統治階級的剝削,紛紛加入白蓮會。
2. 白蓮會的成員常常舉行秘密的宗教儀式來表達他們的信仰。
白蓮會無法組詞,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詞語。
白蓮會的近義詞可以是反賊團體、農民起義組織等。
白蓮會的反義詞可以是統治者、封建統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