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具的意思、祠具的詳細解釋
祠具的解釋
祭祀時所用的器具。或稱祠器。《漢書·郊祀志》:“天子既令設祠具,至 東泰山 , 東泰山 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焉。”《後漢書·桓榮傳》:“ 賜 遣吏奉祠,因縣發取祠具, 曄 拒不受。”
詞語分解
- 祠的解釋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廟。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具的解釋 具 ù 器物:器具。 備有:具備。具有。别具隻眼(形容具有獨到的眼光和見解)。 備,辦:具呈。具結。具名。具領。敬具菲酌。 古同“俱”,都,完全。 量詞,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屍體:座鐘一具。一具男屍。
網絡擴展解釋
“祠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祠具(拼音:cí jù)指祭祀時所用的器具,也稱為祠器。這一解釋在《漢書》《後漢書》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例如:
- 《漢書·郊祀志》提到:“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焉。”;
- 《後漢書·桓榮傳》記載:“賜遣吏奉祠,因縣發取祠具,晔拒不受。”。
二、延伸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祠具”被引申為比喻沒有實際用處或過時的物品。例如,成語用法中可能借“祠廟中的器物”來象征脫離現實需求的事物。不過這一引申義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權威性辨析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如《史記·孝武本紀》),“祠具”的本義仍以祭祀器具為主。其他引申用法可能源于文學或口語化表達,需謹慎使用。
“祠具”的核心定義是祭祀活動中的專用器具,具有明确的曆史文獻依據。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祠具是指用于祭祀祖先的器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 "示"和"聿"。示代表祭祀,聿代表寫字。祠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繁體字中,祠具的寫法為「祀具」。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也有一些變體形式,例如「斯具」。以下是一個例句:我們用祠具來祭拜我們的祖先。與祠具相關的組詞包括祭祀、祭品、祭壇等。近義詞有祭器、祭具。反義詞可能是平凡的日常用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