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丁的意思、次丁的詳細解釋
次丁的解釋
(1).承擔部分賦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晉書·食貨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為次丁。”
(2).次子。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其傷病未愈及家無次丁者,量遣歸營。”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或家無次丁,父母望其嗣續,室徒四壁,妻兒待以為生,忽際重病彌留,共知不起,老親垂涕而來握其手,妻子號泣而環跪於牀。”
詞語分解
- 次的解釋 次 ì 第二:次日。次子。次等。次要。 質量、品質較差的:次品。次貨。 等第,順序:次第。次序。名次。 化學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兩個氧原子的:次氯酸。 中間:胸次。 量詞,回:次數(?)。初次。三番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次丁”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賦役制度中的特定人群
指承擔部分賦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男女。根據《晉書·食貨志》記載:
- 年齡範圍:15歲以下至13歲(未成年人)、61歲以上至65歲(老年人);
- 對比标準:16歲至60歲為“正丁”(需承擔全賦役),次丁隻需承擔部分賦役。
二、家庭中的排行
指次子,即家中排行第二的兒子。例如:
- 清代魏源《聖武記》提到“家無次丁者,量遣歸營”,指家中若無次子則酌情處理;
- 康有為《大同書》中也用“次丁”代指次子。
補充說明
- 詞源特點:該詞具有曆史語境色彩,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 讀音:标準讀音為cì dīng(部分網頁标注“zhēng”為多音誤讀,無權威依據);
- 延伸用法:在古文獻中偶見用“次丁”比喻次要勞動力或非核心成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次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次要的、下等的。它的拆分部首是彳和丁,總共有4個筆畫。次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繁體字形可能與簡體字形相似,但在某些細節上有所區别。
以下是一些關于次丁的例句:
1. 這個問題次丁,不值得花費太多時間讨論。
2. 他的成績在班裡隻能算是次丁。
次丁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次丁之見,次丁工作等。近義詞包括次等、次要、次級等,反義詞則有上等、上乘、上級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