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傳·成公九年》載, 楚 锺儀 被俘,囚于 晉 。 晉侯 命 儀 奏琴, 儀 操南音。 晉 大臣 範文子 說, 锺儀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後因以“楚奏”謂奏 楚 地音樂,寓思鄉懷舊之意。 漢 王粲 《登樓賦》:“ 鐘儀 幽而 楚 奏兮, 莊舄 顯而 越 吟。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唐 駱賓王 《幽絷書情通簡知己》詩:“自憫 秦 寃痛,誰憐 楚 奏哀!” 明 高啟 《師山周君客濠上思歸未得因畫舊隱圖求予賦詩》:“幾年留客舍,千裡念家山…… 楚 奏無窮意,相忘賴此間。”
“楚奏”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與文化背景緊密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楚奏”出自《左傳·成公九年》。春秋時期,楚國樂官锺儀被晉國俘虜,囚禁期間晉侯命他彈琴,锺儀仍堅持演奏楚地音樂。晉國大臣範文子稱贊他“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即通過音樂表達對故土的眷戀。這一典故成為“楚奏”的源頭。
後世文人常化用此典寄托情懷:
“楚奏”不僅是一個音樂行為,更成為中華文化中堅守本心、不忘故土的精神符號,常見于詩詞文賦,承載着深厚的家國情懷。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唐文學作品。
《楚奏》是指楚國的樂曲,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音樂表演形式。這個詞包含了兩個字:楚和奏。
段落2:楚在這裡指的是楚國,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一個國家。楚國位于現在的湖北、湖南一帶。奏表示演奏或表演音樂。
段落3:楚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十,木表示木材,十表示數目十。楚的筆畫數目是4畫。
段落4:奏的拆分部首是手,手表示手部。奏的筆畫數目是9畫。
段落5:楚奏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古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楚國以音樂和舞蹈聞名,這個詞被用來描述楚國的音樂表演形式。
段落6:在繁體字中,楚奏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段落7: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具體到楚奏這個詞來說,由于古代書寫形式的變化,它的字形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
段落8:例句:他熟練地演奏出一曲動人的楚奏。
段落9:組詞:楚樂、楚世、奏樂、演奏。
段落10:近義詞:楚調、楚曲、樂奏。
段落11: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