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守的意思、處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守的解釋

(1).古代主管都城守衛的官吏。《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晉侯 濟自 泮 ,會于 夷儀 ,伐 齊 ,以報 朝歌 之役。 齊 人以 莊公 説,使 隰鉏 請成……賂 晉侯 以宗器、樂器。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杜預 注:“處守,守國者。”

(2).猶留守。古時國君離開京城,命大臣留守其地。《孟子·告子下》:“ 孟子 居 鄒 , 季任 為 任 處守,以币交,受之而不報。” 趙岐 注:“ 季任 為之居守其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守"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處"與"守"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典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居留某地并承擔守衛、管理之責。強調在特定地點駐留并履行職守的狀态。

二、典籍用例與語境義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載:"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處守者皆赍。"此處"處守"指留守封地或都城、主持日常事務的官員。凸顯其"代行職責、維持秩序"的職能。

三、引申與相關用法

  1. 軍事語境:指駐防要地、承擔守衛任務,如"分兵處守,扼其險要"(《資治通鑒》)。
  2. 行政職責:表留守治所、處理政務,如"太守處守郡城,長史巡行屬縣"(《漢書·百官公卿表》顔師古注)。
  3. 抽象化表達:引申為堅守本分、恪盡職守,如"君子處守正道,不為外物所移"(王陽明《傳習錄》)。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仿古表述中。其近義詞包括"留守""駐守",但"處守"更強調"居留"與"履職"的雙重含義。


參考來源說明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說文解字注》等權威辭書,典籍用例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左傳》《資治通鑒》等可信史料。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紙質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處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古代主管都城守衛的官吏

指專門負責都城安全與防衛的官員,屬于軍事或行政職務。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晉侯伐齊時,對“處守者”進行賞賜,杜預注解為“守國者”。

二、國君離京時的臨時留守職務

當國君離開都城時,委派大臣代理政務、鎮守京城,類似“臨時監國”。如《孟子·告子下》提到,孟子在鄒國時,季任曾擔任“任處守”,即代君主管理國家事務。


補充說明

  1. 詞義演變:原指具體官職,後衍生出“堅守職責”的抽象含義,如“群處守嘴,獨處守心”(出自的例句)。
  2. 曆史背景: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與分封制下諸侯國頻繁的外交、征伐活動密切相關。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來源的考據,如需具體文獻原文可參考《左傳》《孟子》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霸道橫行擯士材彥乘人不備敕警得兼調議逗攏讀破句二勝環返迹風流醖藉拂須剛勁隔房犷烈規拂恒時後咎解紛排難麇獐刻限快語窺睹攬詧蠟丸書林網梨園行鸾舟縷金團牦牛梅蘇丸愍隸泥灘偶一為之盤縧丕顯蝤蛴頸髯蛇饪鼎肉丁肉頭厚入刼升馭數道曙影私援松嫩平原酥麻糖饴天田挑三揀四筒子樓讬便外淫忘帝力帏次沃淫相門戶小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