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黜尸的意思、黜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黜尸的解释

犹黜殡。《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十二》“是以 柳 庄 黜殯”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夫黜尸以明諫,触车以进贤,并发之於忠诚,岂有求而然哉!” 张铣 注:“昔 卫 大夫 史鱼 病将死,谓其子曰:我不能进 蘧伯玉 之贤,退 弥子瑕 之謟,死当殯我於侧室足矣。是黜尸於侧室,以进贤也。今言 柳庄 ,则无黜尸进贤之道,是 陆生 之误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黜尸"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对逝者进行贬斥的礼仪行为。该词由"黜"(罢免、废除)与"尸"(祭祀时代表受祭者的活人或牌位)构成,特指通过撤除祭祀牌位或废除祭祀资格的方式,对已故者的功过进行追惩。根据《周礼·春官》记载,这类仪式多用于对生前有重大过失的贵族,通过"削其爵,黜其尸"达到警示后人的目的。

在中国古代礼制体系中,"黜尸"属于"追贬"制度的重要组成。《礼记·郊特牲》提及"祭有昭穆,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之序",强调祭祀体系的等级性,而违反礼制者即便身故仍要接受追惩。这种制度在唐代发展为完整的"谥法体系",如《唐六典》规定对获罪官员"殁后追削爵位,撤其庙享"。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说文解字》载"黜,贬下也",段玉裁注:"凡黜陟字作黜,经典多假绌为之";"尸"字甲骨文作人屈膝状,罗振玉考释:"象人箕踞形,古者祭祀,生人坐而象神,谓之尸"。两字组合凸显通过礼仪手段实施道德评判的特殊文化现象。该制度在明清时期逐渐式微,但在《大明会典》中仍保留对谋逆罪臣"追黜祭祀"的条文。

网络扩展解释

“黜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语境综合理解:

  1. 本义与典故
    根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十二》的注释,“黜尸”即“黜殡”,指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临终前因未能劝谏君主任用贤人,要求死后将棺柩停放在侧室(非正室),以此表达对君主过失的谏言。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以尸谏君的典范。

  2. 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黜尸”被引申为“摒弃陈旧事物或观念”,例如用于描述淘汰落后技术、革新传统思想等场景。这种用法更强调对旧事物的批判性舍弃。

  3. 词源解析

    • “黜”:意为废除、罢免(如“黜退”“罢黜”)。
    • “尸”:原指尸体,此处可引申为“僵化的事物”。

注意:该词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若需引用典故,建议核查《左传》《礼记》等古籍原文以确认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豹别保聚编剗褊量不从卜占朝蜏锄草春月柳从姊妹雕骚第赏高难动作钩栏骨化风成哈剌画屏灰鼠姣娥矫情饰诈纪传济理姬刘纠勒阔野沥款立鐀凌牿流弹论授棉花庄摸拟男孩南楼女趫屏落扑桃欠妥三养三騣上下同门山僮石纲失命守旧派私行所谓韬涵铁连钱屯保尪尬微茎闻风破胆无角龙汙僞虾霸相复纤介之祸羡赢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