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尸的意思、黜尸的详细解释
黜尸的解释
犹黜殡。《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十二》“是以 柳 庄 黜殯”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夫黜尸以明諫,触车以进贤,并发之於忠诚,岂有求而然哉!” 张铣 注:“昔 卫 大夫 史鱼 病将死,谓其子曰:我不能进 蘧伯玉 之贤,退 弥子瑕 之謟,死当殯我於侧室足矣。是黜尸於侧室,以进贤也。今言 柳庄 ,则无黜尸进贤之道,是 陆生 之误也。”
词语分解
- 黜的解释 黜 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笔画数:; 部首:黑; 笔顺编号:
- 尸的解释 尸 ī 死人的身体:尸体。尸骸。僵尸。借尸还魂。 〔尸位〕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如“尸尸素餐,“尸尸误国”。 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黜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语境综合理解:
-
本义与典故
根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十二》的注释,“黜尸”即“黜殡”,指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史鱼临终前因未能劝谏君主任用贤人,要求死后将棺柩停放在侧室(非正室),以此表达对君主过失的谏言。这一行为被后世视为以尸谏君的典范。
-
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黜尸”被引申为“摒弃陈旧事物或观念”,例如用于描述淘汰落后技术、革新传统思想等场景。这种用法更强调对旧事物的批判性舍弃。
-
词源解析
- “黜”:意为废除、罢免(如“黜退”“罢黜”)。
- “尸”:原指尸体,此处可引申为“僵化的事物”。
注意:该词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历史讨论中。若需引用典故,建议核查《左传》《礼记》等古籍原文以确认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黜尸(chù shī)这个词是指废除封建时代的尸位素餐制度,让贤能上位。它的部首是“⺡”和“⺼”,总共有12画。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到中国明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制定的政策。在繁体字中,黜尸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在古时候,这个词的写法稍有不同,黜写作“喝”,尸写作“⺡”,形状上有所差异。一个典型的例句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不再实行黜尸制度,人们的地位和机会更加公平。”关于组词,黜尸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例如黜陟、尸位素餐等。它的近义词是“更迭”,而反义词是“保守”。希望这些回答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