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即 荆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当山 东南, 汉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传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 吴州 ,秣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韩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楚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荆山(湖北西部)
位于湖北省西部,武当山东南、汉江西岸。此山因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此发现和氏璧而闻名。如《文选》注引典故:“楚和氏得璞玉于楚山之中”。
商山(陕西商县)
位于陕西省商县境内,北魏《水经注》记载四皓(四位隐士)曾隐居于此,故又称“楚山”。
在文学作品中,“楚山”常代指古代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周边)的山脉。例如:
部分文献提到“楚山”可比喻险峻雄伟的山峰,如“高耸险峻的山岭”(多用于诗歌修辞)。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古籍《水经注》《文选》或地名考据类文献。
《楚山》是指中国古代楚国所在地的山山系。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优美、雄伟的山脉或山峰。
《楚山》的拆分部首是 “山”,它属于“三点水”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8笔。
“楚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楚国。在繁体中,楚山的写法是「楚山」。
在古时候,汉字「楚山」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不存在太大差异。
1. 我们的家乡被高耸的楚山环绕着。
2. 登上楚山,一片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楚山的组词可以是:楚山秋色、楚山之行、楚山晨曦等。
与《楚山》相关的近义词可以是:巍峨的山峰, 高耸的山脉, 壮丽的山景等。 反义词可以是平原、平地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