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貶斥受辱;貶斥侮辱。《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戰戰兢兢,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讓鎮南徐州刺史啟》:“臣乏素能,或所不任,況在憂年,必取黜辱。”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一章:“不可觸犯人家的宗教,隻有*********是不妨黜辱的。”
“黜辱”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黜”和“辱”兩個單字組成,具體含義如下:
指通過貶斥、罷免等手段使人受辱或喪失尊嚴的行為,多用于形容對地位較高者的貶低或羞辱。例如《後漢書》中提到“常懼黜辱,以增父母之羞”,體現了一種因擔憂被貶斥而受辱的心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中的用法,可查閱《後漢書》或江淹相關作品原文。
《黜辱》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侮辱、羞辱或使人感到恥辱的行為或言語。
黜辱的部首是⻄(西),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黜辱》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它來源于古代漢語,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
在繁體中文中,黜辱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在《黜辱》這個詞中,古代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1. 那位被黜辱的演講者神色尴尬,語氣低沉。
2. 不管遇到什麼挫折,我們都不能黜辱他人以求自己的滿足。
1. 黜退:指罷免官員的職務,解除其職務。
2. 拆遷:指為城市建設需要,将居民遷離原居住地。
3. 羞辱:指侮辱他人使其感到害羞或尴尬。
1. 侮辱:指對他人進行不尊重或傷害尊嚴的行為。
2. 淩辱:指對别人進行殘忍的傷害或羞辱。
尊敬:指對他人表示敬意,尊重他人的尊嚴和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