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惙惙的意思、惙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惙惙的解釋

(1).憂郁貌;憂傷貌。《詩·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毛 傳:“惙惙,憂也。” 漢 趙晔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心惙惙兮若割,淚泫泫兮雙懸!” 宋 沉遼 《殘花》詩:“榮落終歲事,何心翻惙惙。”

(2).衰疲貌。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其子疾亟,瞑而不食,惙惙欲死逾宿矣。”

呼吸短促貌。 清 戴名世 《袁烈婦傳》:“至是益羸甚,氣息惙惙,日進米數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惙惙”是一個文言詞彙,讀作chuò chuò,屬于疊字形容詞,主要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狀态。其核心含義為憂愁、憂慮不安的樣子,常見于古代詩文典籍中。


具體解析:

  1. 字形與字義
    “惙”由“忄”(心)與“叕”(zhuī,表聲)組成,本義與心理活動相關。疊用為“惙惙”時,強化了情感表達的濃度,類似于現代漢語的“憂心忡忡”。

  2. 古籍例證

    • 《詩經·召南·草蟲》中有:“未見君子,憂心惙惙。” 這裡描寫女子因思念愛人而焦慮不安的狀态。
    • 《說文解字》釋為“憂也”,進一步佐證其表“憂愁”的核心意義。
  3.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惙惙”,多出現在文學創作或引用古典語境時。例如:“他獨坐窗前,惙惙不樂,似有千般心事。”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憂心忡忡、郁郁寡歡、怅然若失
    • 反義詞:欣然自得、喜氣洋洋、樂不可支

使用建議:

如需更深入的古典例證或不同語境下的分析,建議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惙惙》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疲倦、困倦的狀态。它的部首是心字旁和享字旁,共有10個筆畫。《惙惙》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重複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惙惙」。古時候,人們也常用其他寫法來代替,例如「惆」或「怐」。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整夜未眠,惙惙地望着窗外。 2. 在漫長的旅途中,他感到惙惙不堪。 3. 演出結束後,演員們都顯得十分惙惙。 與《惙惙》相近的詞語有「疲憊」、「疲勞」、「困乏」等,它們都描述了人感到疲倦的狀态。相反的詞語則是「精神煥發」、「充沛」、「精力充沛」等,這些詞語表示人感到精力充沛,沒有任何疲勞的迹象。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