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纲的意思、大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纲的解释

(1).网的总绳。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冀大纲之解结,得奋翅而远游。”

(2).总纲;要点。《汉书·叙传下》:“略存大纲,以统旧文。”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太尉取其大纲而无责其纤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词采》:“文章头绪之最繁者,莫填词若矣。予请总其大纲,则不出情景二字。”

(3).特指著作、讲稿、计划等经系统排列的内容要点。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决定工作方针,颁发每周宣传大纲,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厅总其成。”

(4).主要的法纪。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愈志荡以淫游,非经国之大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二》:“看来 武侯 相业,大纲常严,盖其学出於 申 韩 ,故其政刻深。”

(5).犹大概。《二程语录》卷十一:“又问:‘或言人如寿得一百二十数,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纲数,不必如此。’”亦作“ 大刚 ”。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大刚来则是我时兮命矣。”

(6).亦作“ 大刚 ”。犹言总之。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 元 汤式 《一枝花·桧轩为越中沙子正赋》曲:“能借取四时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刚是即景成规。”

(7).犹言特意,硬要。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这廝便指望,大纲要成双,百般的不肯将咱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大纲”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但核心均指向“系统性框架”的概念:

  1. 教育领域
    指课程或教学计划的核心框架,通常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模块、课时分配、考核方式等。例如大学课程开始前教师发布的《课程大纲》,帮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进度安排。

  2. 写作/创作领域
    指文章、书籍或项目的结构蓝图,包含主题脉络、章节划分、关键论点等要素。如论文写作前拟定的《论文大纲》,通过层级标题(如Ⅰ→A→1→a)构建逻辑体系。

  3. 法律/政策文件
    用于概括性描述法规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如《民法典编纂大纲》会列明立法原则和核心条款框架。

  4. 特殊领域延伸

与“提纲”的区别:大纲更强调系统性结构,通常包含多级层次;提纲则侧重要点罗列,形式相对简洁。二者都服务于内容的组织规划,但大纲的应用场景更为正式和复杂。

如果需要特定领域(如学术论文/课程设计)的大纲范例,建议补充说明具体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纲(dà gāng)是一个拆分的汉字,由部首“大”和“纲”组成。部首“大”表示大的意思,而“纲”表示绳索或者主要的线索。因此,“大纲”的意思是指事物的主要纲要或者概要。 根据部首和笔画,可以拆分出大纲为“(一)(二)(一)(十一)(矢)((三)(一))”。其中“大”部首是一个独立的部首,拥有四个笔画。“纲”部分则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左边的“矢”,有五个笔画,右边的“㇡”(三),有三个笔画。 “大纲”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中的“大纲至简”,其中“大纲”指的是周易的主要原理和重要线索,以及整个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 在繁体字中,大纲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都是由部首“大”和“纲”组成。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但大纲的意思依然存在。在古代文献中,大纲可以指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教材的纲要。 以下是一个例句:“这本书的大纲非常清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主题。” 一些与大纲相关的词汇包括:纲要、提纲、概要等。这些词都与大纲的概念有关,表示事物的主要要点或者基本内容。 与大纲相对的词汇有:细节、琐碎等。这些词表示与大纲相比较次要的事物或者详细的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有任何其他问题,我都会乐意回答的。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