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的意思、大成殿的詳細解釋
大成殿的解釋
孔子 廟大殿名。《宋史·禮志八》:“ 崇寧 初……詔辟廱 文宣王殿 以‘大成’為名。” 文宣王 , 孔子 的封號。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 金聖歎 ﹞見三學弟子員,結隊而過,詰以何事,衆曰:‘主司鬻孝廉,吾等将舁 孔子 出,易移財神入 大成殿 。’”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網絡擴展解釋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核心場所,也是孔廟的正殿。其名稱與内涵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詞義與名稱由來
-
語義來源
“大成”取自《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意為孔子思想集古聖賢思想之大成。宋徽宗趙佶于崇甯三年(1104年)下诏将原“文宣王殿”更名為“大成殿”,以彰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地位。
-
文化象征
“大成”也指古樂演奏至九成而終,比喻孔子學說體系完整、影響深遠,故後世尊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
二、建築地位與特點
-
核心功能
大成殿是孔廟主體建築,專用于祭祀孔子,曆代帝王通過祭祀活動強化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
建築規格
- 規模:現存曲阜孔廟大成殿為清代雍正年間重建,高24.8米,闊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贶殿并稱“東方三大殿”。
- 裝飾:殿周環立28根明代石雕龍柱,以整石刻成,高6米,雕工精湛,象征皇權與儒家文化的結合。
三、曆史演變
- 唐代:初名“文宣王殿”,為五間制。
- 宋代:宋天禧二年(1018年)擴建為七間,崇甯三年更名“大成殿”,後毀于戰火。
- 明清: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保留宋代至明清多次修繕的痕迹。
四、分布與文化意義
除曲阜孔廟外,全國多地文廟均設大成殿,如蘇州文廟(南宋重建)、山西夏縣文廟(明代建築)等。這些建築不僅是祭祀場所,更是儒家文化傳承和古代建築技藝的實物見證。
“大成殿”既是建築實體,也是儒家思想與古代禮制的象征,承載着文化認同與曆史記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成殿這個詞意思: 大成殿是指建築中的主殿,多用于宮殿、寺廟等大型建築中。它通常是一個供奉神明或重要人物的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大成: 部首是大,總共3筆。
- 殿: 部首是歹,總共4筆。
來源: 大成殿這個詞的來源較為簡單,主要是由“大”和“成殿”兩個詞組合而成,意為建立一個莊嚴威嚴的殿堂。
繁體: 大成殿的繁體寫法為「大成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大成殿的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在明清時期,大成殿是皇帝舉行重要儀式和接見重要官員的場所。
組詞:
- 大成樓
- 大成廟
- 大成堂
近義詞:
- 主殿
- 中殿
- 大殿
反義詞:
- 小殿
- 副殿
- 附屬殿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