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搭膊的意思、搭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搭膊的解釋

[long-girdle] 同“褡膊”

(林沖)系了搭膊。——《水浒傳》

詳細解釋

(1).一種布制的長方形口袋。中間開口,兩頭各有一袋,可以搭在肩上,故名。 元 李文尉 《燕青博魚》楔子:“則我這白氊帽半搶風,則我這破搭膊落可的權遮雨。”《醒世恒言·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卻見一個後生,頭帶萬字頭巾,身穿直縫寬衫,背上馱了一個搭膊,裡面卻是銅錢。”

(2).一種用較寬的綢、布做成的束衣腰巾,有的中間有小口袋,可以裹系錢物。《水浒傳》第五回:“腰繫一條稱狼身銷金包肚紅搭膊。”《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脫了蓑衣,身上是藍布衫兒;搭膊拴腰,露出布裩下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搭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名詞含義(主流解釋)

  1. 傳統束腰布袋
    指一種長方形的布制或綢制長帶,中間常帶有口袋,可系于腰間或背在肩上,用于攜帶錢物。例如:

    • 《水浒傳》中林沖“系了搭膊”,即用此物固定衣物或攜帶物品。
    • 結構特點:中間開口,兩端有袋,部分款式為束腰巾,兼具裝飾與實用功能。
  2. 文學中的引申形象
    在古典小說中常作為人物裝扮的細節,如《警世通言》描述角色“背馱搭膊,内藏銅錢”,體現其便攜性。

二、動詞/動作含義(少數說法)

指“肩并肩坐或靠”的親密姿勢,用于形容人際關系密切。例如現代用法中描述朋友“搭膊攬腰”。但此解釋多見于低權威性來源(如),可能與方言或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相關,需謹慎考據。

補充說明

拼音為dā bó 或dā bo(輕聲),古時也寫作“褡膊”。如需更完整的信息,可參考《漢語辭海》《水浒傳》原文或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搭膊(dā bó)一詞的意思是指與人搭肩膀或搭手臂,是一種親近、友善的姿勢或動作。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月(肉),總共有7個筆畫。 搭膊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普通,沒有特别的典故或傳說。它是根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姿勢而創造出來的。 搭膊在繁體中文裡的寫法是「搭膊」,和簡體中文寫法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的寫法沒有太大區别,都是由手(扌)和月(肉)兩個部首組成的。 以下是一個關于搭膊的例句:兩個好朋友見面時,總會互相搭膊,表示彼此的親密和友好。 搭膊的組詞可以是「搭檔」、「搭乘」以及「搭建」等。這些詞語都有着與搭膊相關的概念,但具體意義和用法有所不同。 搭膊的近義詞是「搭肩」,意思也是與人搭肩膀,類似于搭膊。而搭膊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因為它通常表示親近和友好的關系,沒有明顯的相反概念。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